2024-11-1 23:25:43
评论(10)
这几年网络流行词汇中有一个不容忽视的词叫做“鸡娃”,由此展开的各种讨论从未停止,拥护者与反对者都不少,但是“鸡娃”究竟该如何定义,似乎从未达成一致,在这种情况之下探讨应该与不应该或者利与弊似乎都是缺乏基础的。
查了一下“鸡娃”的网络定义:
“鸡娃”是网络流行词,指的是父母给孩子“打鸡血”,为了孩子能读好书、考出好成绩,不断给孩子安排学习和活动,不停让孩子去拼搏的行为。
同时也有这样的定义:
一种形容焦虑的家长给孩子打鸡血,督促孩子学习,让孩子成为同龄人中的佼佼者的新说法。
显而易见,这两种解释的内涵和外延都截然不同,我相信在不同人的心里,对“鸡娃”这个词的定义也远不止以上两种,如果不能把是什么的问题进行统一,那么又如何去进行深入地讨论呢?这也是正反两方对此各执一词的关键所在。
我们就先来看看上面两种说法吧!
我们可以看到第一种“鸡娃”的定义,关键词在于“不断”,不断安排学习和活动,不停让孩子拼搏,如果这个定义成立,那么鸡娃必然是不可取的,必然超过了教育的“度”,张弛有度,劳逸结合,应该是不需要争论的共识。
再来看看第二种定义,它的内涵是督促孩子学习,让孩子成为同龄人中的佼佼者。那么就非常有意思了,如果用适当的方式督促孩子学习,激励孩子变得更优秀,难道不是从古至今很多家长都在践行的事吗?至于让孩子成为同龄人中的佼佼者,如果只是愿望和方向,即使达不到也能坦然接受,似乎也并无问题。无论从发心,到责任,这样的教育行为本身似乎并没有什么错处。然而值得留意的是,这个定义的开头有一句,“一种形容焦虑的家长给孩子打鸡血”,可以发现,下这个定义的人在一开始就主观地把“鸡娃”的行为归结为家长因焦虑而做,把“督促孩子学习,让孩子变优秀”判定为“打鸡血”,那么是否带有主观臆测和过度解读之嫌呢?
事实上,我们发现网络上针对“鸡娃”的讨论,有时候在有些人嘴里甚至绝对化到了,有没有上课外班,有没有用课余时间进行学习。还有一些人把“鸡血”与否,简单粗暴地用学习的项目是“语数英”还是“音体美”来划分,甚至二分法为不是“躺平”,就是“鸡娃”,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这里忍不住想和大家探讨一下,大家心里对鸡娃的定义究竟为何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