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1 23:26:57
评论(10)
整理完《古希腊神话诸神关系族谱》一篇后,有朋友留言希望能梳理下印度神话体系,于是有了这篇。
印度神话跟中国神话一样体系众多,神灵众多。(对中国神话体系感兴趣的可以看我另外两篇中国神话体系)甚至因为佛教的原因,两者有一些借鉴重合的部分。
像最近火出圈的《黑神话:悟空》中的孙悟空原型,就来自印度神话中的神猴哈奴曼。胡适认为:明代吴承恩《西游记》中孙悟空的猴王设定,借鉴自印度神话中大战罗刹恶魔协助罗摩王子的猴神。这里的罗摩和释迦牟尼在印度同为毗湿奴化身。
印度神话一般认为有三个时期:
吠陀时期 (1500- 600B.C),祭祀用的祷词《吠陀经》记载,因陀罗是这个时期众神之首,又名帝释天。
水神伐楼那、火神阿耆尼、风神伐由、死神阎摩(后被中国神话借鉴为阎罗王)等司掌自然的神灵都是古人歌颂的对象。这一时期,印度神话甚至与希腊神话体系有一定的对照关系,两者同源为印欧语系有一定原因。
婆罗门教时期(600B.C A.D400),随着婆罗门教的形成,种姓制度出现。梵天、毗湿奴、湿婆成为三大主神。混沌之中,梵天创世,金蛋一分为二,一半为天,一半为地,梵天五官幻化……似乎和记载于东汉时期开天劈地的盘古也有“异曲同工”之处。此后,强调个人修行,剥离种姓等级制度,部分借鉴婆罗门教的佛教(释迦牟尼)慢慢形成。在晋朝时期逐渐传入中国,并在唐朝时期开始盛行(玄奘西游)。
大史诗时期:这个时期,印度教在吸收佛教和婆罗门教各派教义后形成,逐渐取代了古婆罗门教在印度的位置。这些从印度教所相信的三相神(三大主神)、严格的种姓等级制度、以及坚信轮回转世中可见一斑。
神话故事和宗教有分不开的渊源,这也是宗教区分于哲学最大的地方。宗教、哲学和科学,三者的出发点都是用于解释人类最高的迷思: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在哪里,以及我们要去哪里。
在古希腊,哲学和科学并无区别,直到人们逐渐掌握了一些可以实验验证的“规律”,科学才逐渐跟哲学得以区分。
哲学和宗教,都在研究人类的“真善美”,两者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是否有“故事”。
宗教通过故事来解释世界,这里故事的主人公往往就是神。而哲学则是通过没有主人公的抽象概念来解释世界。
所以,神话故事和宗教一样,都是寄托不同时代的人类对自然的敬畏,对生命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