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发帖
首页 华人城论坛 灌水专区 美学心得(第二百五十一集) 罗国正

美学心得(第二百五十一集) 罗国正

2023-8-19 15:39:01 评论(1)
美学心得(第二百五十一集)
罗国正
20238
3061、清晚代画家程庭鹭,上海嘉定人,原籍歙县,擅丹青、篆刻,工词章,他的主要美学观点如下:
1、“夫画一艺耳,视人品为高下,龌龊猥鄙者,不足与也。”
2、“画虽师法古人,须时见本色,乃得真趣。”
3、“吾乡长蘅李先生导源董巨,得其神髓,仍复纵横酣适,墨乎喷溢,此即其本色也。”“至崇祯已巳,而先生归道山矣,是数年中,正往来两峰三竺,跌宕湖山,翛然尘外,故辄写胸次清旷之致,不规规师古人,愈纵横酣适,愈得真趣,世有文殊,定能相赏。”
程庭鹭认为人品与作品分不开,通过人品,可以分出画品的高下。虽然很多理念、技法是承继古人,但创作时须显现出创作主体的个性、审美情感,才能得到真正的乐趣、雅趣。他还认为,画家的作品风格、水平是随着画家所处的环境改变、心境和水平的变化,对艺术的领悟也随之而变,并得到了更多的“真趣”。我认为: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中,不同的信念、经历、知识结构,不同的生活境况,不同的需要、追求,不同的精神境界的人,对“真趣”的理解和选择实现“真趣”的路径存在很大差别。有的是以某一单项就可以满足自己的“真趣”,有的需要多项,还有的是以一项为主,多项配合。但可以肯定的是,追求艺术的高雅“真趣”,在人们诸多“真趣”中,是很重要的、美好的一类。
  3062、晚清戏曲家、文学家梁廷枏,是广东顺德人,出生于世学之家,是爱国学者,著述甚丰。林则徐任两广总督时,聘他为幕客,共谋禁烟抗英,林则徐被免职后,他亲自筹划组织广州三元里抗英。后任内阁中书,加侍读衔。他的主要美学思想如下:
  1、“惺斋作曲,皆意主惩劝”,“事切情真,可歌可泣,妇人孺子,触目惊心,洵有功世道之文哉!”
2、他认为,“律”重在音,“辞”重在情,要贯之以“理”。
3、《长生殿》“为千百年来曲中巨臂”。绝好题目,作绝大文章,学人、才人,
一齐俯首。
4、《桃花扇》“笔意疏爽,写南朝人物,字字绘影绘声”,文词“一时杰构”,
结尾“留有馀之不尽之意于烟波缥缈间,脱尽团圆俗套”。
5、明曲“其始大旨亦不过归于劝善、惩恶而已,及其末流,滛侈竟尚”,“其道
遂变为文章之事,不复知为律吕之旧矣”。
6、元代戏曲“才人辈出,心思才力,日趋新异”。
7、主张适合戏曲特点,“尽合口吻”;“言情之作”,应“含蓄不露,意到即止,
其立言尤贵雅而忌俗”。
8、戏曲情节要“细针密线”,“于极细碎处,皆能穿插照应”,“浓淡疏密相间而
”。
9、“作曲各得其性之所近,阅曲者亦嘉其性所近”,不必偏执己见,而“辗转
讥弹,务必求胜”。
从以上梁廷枏的观点来看,人们可以知道他的美学思想是主张戏曲在符合自身的特性基础上,发挥社会的功利作用。即戏曲要做到有自己的本体、本位、本色,来更好地实现惩恶扬善、申张正义、脱离低级趣味的教化功能。他认为以理贯穿在律重音、辞重情之中,达到提升文词的审美感情效果。他抱着这样的观念,自然在剧目的比较、辨析、鉴赏、审美中,于同见异,异处见同。他推崇元戏曲的典范。他提倡戏曲结构、情节、词语应慎密高雅、浓淡相间。认为作曲各有其性,阅曲亦嘉其性之近。总之,梁廷枏的戏曲美学思想是继承了中国传统的戏曲美学理念、思路、审美标准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对戏曲的观察、研究,讲出内心所得。
3063晚清文学家、诗人、书法家、教育家、汉学考据家、藏书家何绍基,是湖南道州(今道县)人,其父何凌汉曾任户部尚书,他早年是阮元、程恩泽的门生。他道光十一年取优贡生,道光十五年中举人,次年他37岁中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国史馆总纂、福建、贵州等省乡试主考官、四川学政,后受谗言,降官调取,于是他辞职,从此绝意仕进。先后主讲济南泺源、长沙城南书院十多年,主持苏州、扬州书局,校刊《十三经注疏》,是正统派汉学。他擅长书法,曾国藩很喜欢他的书法作品,被誉为大清270年里的书法第一人。他作诗宗李、杜、韩、苏诸大家,是“宋诗运动”的重要理论家,一生豪饮健游,游历很多名山大川、名胜,爱拓碑访古。病逝于苏州省寓,葬于长沙南郊,享年74岁。
  何绍基具备很多优越强势的综合条件,使他成为有较大影响的历史人物,这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一般人是难以望其项背。他一生留下丰富、宝贵的精神财富,一直在滋润着世人。下面选首他的诗给大家欣赏:
       元象
仰睇高峰俯瞰川,鸟飞猿渡共盘旋。
石根水怒水根石,天外山惊山外天。
形色千章乱昏昼,虚空一气作云烟。
厌观人世闲情致,元象来窥太始前。
注释:1、元象:即玄象,避清皇玄烨讳,将“玄”改为“元”。玄象:即天象,此诗意指大自然。2、“石根”二句意思是:石崖下的水流因石阻挡发生激荡怒斗,高耸入云的山峰,因山外有更高山显得惊怕。二句暗喻官场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3、千章:指山峦树很多。乱昏昼,指在众多山头的密林中,将人的视觉都搅乱,难分白天和黑夜,寓意官场上黑白颠倒,是非不分。4、太始:是指未形成物象之前的原始状态。
此诗以:“元象”为题,借景喻世,通过自然景观,展示出官场山头林立,水系纵横,山、水、石、云、烟既有斗争,又有时结成一错乱的网,使人坠入五里雾中,高手如云,达到遮天蔽日的程度,各自从本位出发,争名夺利,阴谋诡计层出不穷,颠倒黑白、是非,每个官员背后,你都不知有哪座靠山,更是山外有山,山外有天,令人惊怕。何绍基用拟人手法写景物,表现出对官场的厌恶(这可能是他辞官的心理基础),本来想从自然景色中寻找到一些慰藉,结果没有发现有清静的净土,身处官场中诸多纠葛的人,哪里有在山水间的闲情逸致,不如通过感悟天地万物初开前的自然之象,从中窥测到道的根本性启示(注:这是我的理解,很多文人不是这样理解,例如:岳麓书社1994年出版的《清诗三百首》里面的解释,与我在这里的解释就差别很大,读者可参考其他的解释)。




zhwcl888 楼主
2023-8-19 15:40:27
下面将何绍基的美学观点摘要如下:

1、人与文一,是为人成,是为诗文之家成。

2、至于刚柔阴阳,禀赋各殊,或狂或狷,就吾性情,充以古籍,阅历事物,真我自立,绝去摹拟,大小偏正,不枉厥材,人可成矣。

3、何绍基主张通过读书、明理、阅事、养气等来培养真性情,以成人,由人成文,由人及诗。

4、“真性情时刻流露出来”,以法度和工夫使真性情现于笔墨。“又性情是浑然之物,若到文与诗上头,便要有声情气韵,波澜推荡,方得真性情发见充满,使天下后世见其所作,如见其人,如见其性情。”

5、理、意、情、韵,“尚在可有可不有之间”,“则落笔时之超象外,与天游,举平日使尽气力,不离故处者,到此百炼,钢化为绕指柔,且绕指柔化丹汞,直是一点灵光,透出尘楮矣!”

6、“晨起日出,庭中诸花不如影好,何以故?花不如花影浑成无垠咢也。然究之由小花无大气质耳。奇松古柏,于霄蔽日,真气真骨真形,岂待浑成于影哉!”

综观何绍基以上的观点,我认为他是继承了中国传统的审美观:文如其人,字如其人。学好做人为先,然后学文艺,作品须真诚表达。达到人与文一,为人成,文和艺也成。形成为人与为文艺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在认真诚心地通过多读书、学习、增加阅历、明理、养气等途径来成就丰富人生,去发挥禀赋,培养出真性情,形成自己的个性,在很好地掌握了创作的法度、练出真工夫的基础上,再绝去摹拟,真诚地创作出有自己特色的作品。在创作过程里,须时刻流露出真性情运用到笔墨上,由人成文、由人及诗、由人至书,让作品有声情气韵,波澜推荡,使性情与作品浑然一体,使作品体现出理、意、情、韵。使之见作品如见其人,以至后世亦能如此。他还强调创作诗歌时,要超象之外,无求名之意,才不会破坏艺术的思维,直是一点灵光透出,象在百炼成钢的基础上妙手化出丹汞那样生成作品。他反对脱离艺术的想象,只是率真的描绘,肯定以气质为美的艺术形象。

                 罗国正  写于2023年7月•广州

(本集责任编辑:詹邓  严建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楼主
zhwcl888

关注0

粉丝8

帖子24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