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69年10月,明英宗朱祁镇最疼爱的女儿嘉善公主生下了她的第一个孩子,婴儿发出第一声啼哭时,公主落下了欣喜的泪水。
与此同时,远在九千公里之外的伊比利亚半岛上,一位异国公主也在流着喜悦的眼泪。
不过,相比于嘉善公主的安稳幸福,这位公主正在经历的喜悦颇为坎坷,却也足以改变历史。
她就是卡斯蒂利亚的伊莎贝拉公主。
那时候的卡斯蒂利亚,还不叫西班牙。伊比利亚半岛,也正笼罩在宗教冲突的战火中。
在这样的背景下,伊莎贝拉公主与阿拉贡的费尔南多王子选择了一条不同寻常的道路——他们私奔了。随后在红衣主教罗德里格的见证下,这对恋人秘密举行了盛大的婚礼。
尽管是秘密结婚,但由于得到了教皇颁发的结婚许可证,他们的婚姻被视为合法,两个国家都不得不承认他们的婚姻。
作为伊比利亚半岛上势力最大的两个基督教国家的继承人,伊莎贝拉公主与费尔南多王子的结合,让除葡萄牙以外的伊比利亚半岛基督教国家在名义上归于一统。
1474年,伊莎贝拉公主继承了卡斯蒂利亚的王位,5年后,她的丈夫费尔南多王子继承了阿拉贡的王位,教皇因此授予他们“天主教双王”的合称。
在卡斯蒂利亚王国和阿拉贡王国联合的基础上,他们实行王国共治,并最终于1492年建立了西班牙王国。
费尔南多夫妇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530年后的西班牙会是什么样子。
西班牙王国,傲立于 欧洲大陆西南,占据着风景如画的伊比利亚岛大部分地区,与 法国和葡萄牙接壤,国土面积广阔,达到了约50多万平方公里,近乎5个浙江省的总和。
如今的西班牙,不仅是欧洲的第三大国,更是无数旅行者心中的圣地。
它四面环海,一年四季阳光普照,首都马德里一年里就有300多个晴天。地中海、大西洋和坎塔布里亚海共同雕刻出西班牙近8,000公里的海岸线,铺展着你能想象到的最好的海滩。
如果你在旅行旺季来到西班牙,一定会被沙滩上的风景给迷住的。
远处清澈蔚蓝的大海美如梦境,浅金色的沙滩上人声鼎沸,不远处的露天咖啡厅总是散发出诱人的香味,由欧洲最好的海鲜制成的empanada馅饼让人回味无穷。
选择一个咖啡厅坐下来,点上一杯拿铁捧在手里,看着沙滩上奔跑追逐的泳装美女,感受着西班牙人的奔放热情,你是否能够想象,西班牙曾在沉闷刻板的穆斯林统治下度过了将近八百年?
可如今,除了南部的安达卢西亚地区保留了部分阿拉伯人的建筑痕迹之外,现代西班牙几乎没有留下其他伊斯兰的痕迹。
那西班牙是又怎样把去伊斯兰化完成的这么彻底呢?
再让时间回到贞观6年,唐太宗李世民刚把龙椅坐稳,遥远的阿拉伯半岛上就崛起了一个劲敌,到了唐玄宗时期,它的国力和势头之盛甚至超过了唐朝,一举击败唐朝的军队,夺得了中亚地区的控制权。
中国人叫它“大食”,而它却自称,阿拉伯帝国。
公元711年,阿拉伯帝国的军队几乎占领了整个伊比利亚半岛。他们在这片土地上建立了安达卢斯政权,并开始大力推行伊斯兰教。
不过,阿拉伯帝国在占领西班牙后,并没有采取强制性的宗教同化政策。相反,他们表现出了令人意外的宽容,并不强行要求占领区的百姓改变自己的宗教信仰。
这倒不是因为阿拉伯帝国的掌权者们突然转了性子,而是他们在长期的征伐中积累出了经验:如果单纯以武力的形式管理殖民区,势必引来强烈的反抗,好不容易得来的殖民地也会变得很难管理。
所以,在安达卢斯政权初期,穆斯林们对于基督徒采取的是宗教宽容政策。
但宗教宽容是有条件的,比如安达卢斯虽然允许当地基督徒保留宗教信仰,但是却要他们因此缴纳高额的人头税;基督教建筑虽然得到一定的保护,但却不允许翻修,哪怕是因为战争损毁严重,也不允许修葺。
为了彻底征服这片土地,阿拉伯人在伊比利亚半岛大量修建清真寺,企图用伊斯兰思想潜移默化地影响当地居民,使他们逐渐改变自己的信仰。
这种宽容政策在短期内确实起到了稳定局势的作用。然而,也为后来西班牙顺利且快速地清除伊斯兰痕迹埋下了伏笔。
七百多年后,伊莎贝拉女王御驾亲征,终于在公元1492年把所有阿拉伯人赶出了欧洲。自此,西班牙真正意义上完成了收复失地、统一全国的政治目标。
在收复初期,西班牙巧妙地借鉴了阿拉伯人的策略,对穆斯林表现出了极大的宽容,没有采取过激的行动来打压伊斯兰教。这种策略使得境内的穆斯林逐渐放松了警惕和抵抗。
然而随着西班牙国内局势的稳定,新继位的西班牙国王,伊萨贝拉女王的外孙查理五世意识到,消除伊斯兰教影响的时机已经成熟了。
于是,他的态度陡然转变,开始采取一系列严酷的手段来清除伊斯兰痕迹。
为了消除伊斯兰痕迹,查理五世可以说是无所不用其极。
他先是从根本上切断伊斯兰文化的传播链,下令在全国范围内搜寻并销毁所有伊斯兰教书籍。
为了彻底抹去伊斯兰文化在西班牙的印记,这些书籍范围不仅针对宗教经典,还包括了伊斯兰哲学、科学及文学著作,可以说是西班牙版的“焚书坑儒”了。
随后面对境内庞大的伊斯兰教徒群体,西班牙王室采取强硬措施,要求所有穆斯林必须改信天主教,否则就要面临死刑的威胁。
而且为了加速伊斯兰文化的边缘化,西班牙当局还禁止本地人使用阿拉伯语和阿拉伯文字,否则就要受到重罚。
这可不仅仅是剥夺了伊斯兰教徒的语言权利,更是在强迫他们放弃世代相传的文化传统,尤其是穆斯林儿童们,更是被迫学习西班牙语,忘记母语。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许多行业还处于家庭传承制,西班牙的这个措施直接导致有些家庭因此失去了世代相传的知识和技能,社会地位一落千丈。
1567年,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再次颁布禁令,强制同化伊斯兰教徒。根据禁令,西班牙王室推行了一系列社会改革,试图彻底改变西班牙人的生活方式,从而消除伊斯兰文化的痕迹。
比如禁止传统的穆斯林服饰、饮食习惯以及节日庆典等,鼓励民众采纳天主教的生活方式等。
其中对伊斯兰教徒打击最大的,无疑是大量清真寺被改建成教堂,以及伊斯兰公墓被大量摧毁,或改为天主教墓地。
对于虔诚的穆斯林来说,这可真的是“生无可依,死无可恋”了。很明显,西班牙王室的这些举措不仅是对物质空间的改造,更是对精神世界的重塑。
不过最为臭名昭著的,还是在全国范围内设立宗教裁判所,这是西班牙去伊斯兰化的终极武器。
宗教裁判所的镇压对象是那些正式自称为基督徒,但其行为又让其他人怀疑他们的信仰不真诚的人,也就是伪基督徒。
根据一些书面记载,刑讯逼供是西班牙宗教裁判所中的常见手段,宗教裁判所会对那些疑似伪教徒的人进行残酷审判。
比如往受讯者嘴里灌大量的水,让他产生被溺死的痛苦感,这叫水刑;或者把受讯者吊在房梁上,直到他的肩膀脱臼,这叫吊刑;最严重的就是火刑了,受讯者一旦被认定叛教,就会被活活烧死。
1481年2月6日,在西班牙宗教裁判所审判的第一个案件中,就有6名伪教徒在公众场合被执行火刑,行刑现场还伴有天主教牧师布道。
更恐怖的是,那个时代没有“疑罪从无”的原则,也就是说,哪怕没有切实证据,只要有人举报,就被视为有罪。
再加上当时宗教裁判所的体制鼓励人们互相检举揭发,告密者可以匿名揭发行为或思想可疑的人。
行为可疑至少还有迹可循,比如不吃猪肉、在犹太教的安息日穿干净衣服,或者在伊斯兰教的节日点蜡烛等。
但思想可疑,那就全凭举报者的一张嘴来做论断了,恣意检举他人而无须承担个人风险,这让人性最丑恶的一面暴露了出来,很多人都纷纷开始举报自己身边的邻居、雇主,甚至是自己的朋友、妻子。
其中究竟有多少人真的有罪,很难判定,但无辜者受到冤屈的,绝不在少数。
让人意外的是,这样的宗教裁判所,在当时居然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和拥护!很多西班牙人发自内心的认为,这种机构是有必要存在的。
这倒不是因为他们天性自虐,而是在伊比利亚半岛上,这几百年来政权的交替实在发生的太频繁,战火和动乱持续的时间太长太长了。
所以很多人看到出现了一个强有力的中央集权制政府,并且在消灭社会不和谐现象时,是由衷感到高兴的。
西班牙人在宗教裁判所的影响下,渐渐变得非常珍视宗教正统。用历史学家亨利·卡门的话说,它成了“西班牙土地上一种标准的现象”。
1609年,针对所谓的“摩里斯科人”,也就是已经改宗但仍被怀疑保持伊斯兰传统的西班牙前穆斯林,西班牙政府下达了逐客令,数以万计的家庭被迫离开世代居住的家园,前往北非或更远的地方。
随着他们的离开,西班牙基本完成了去伊斯兰化,彻底转变为一个天主教占主导地位的国家。
如今,西班牙96%的居民信奉天主教,再加上地中海的独特气候,西班牙文化自成一体,呈现出了热情奔放的特点,这让西班牙在“高冷范儿”盛行的欧洲成了一个特立独行的存在。
西班牙人懂得享受生活,善于平衡工作与生活的特质,更是让西班牙被誉为全世界幸福感最高的国家之一。
曾经厚重又波澜起伏的历史化作了西班牙国土上随处可见的绚烂色彩,不同宗教和文化碰撞出的多元化也成就了西班牙人的文化自信。
彼得·海尔说,历史是一出没有结局的戏,每个结局都是这出戏新情节的开始。
如今的西班牙,已经走入了新的情节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