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发帖
首页 亚洲华人 菲律宾华人 菲律宾的前世历史

菲律宾的前世历史

2024-10-23 15:50:31 评论(1)
在台湾岛的南边370公里、海南岛的东边1000公里,有一座大岛名为“吕宋岛”(Luzon Island),此岛面积10.99万平方公里,比海南岛大三倍,而且盛产水稻、雪茄、黄金,还有各种热带水果。宋元时期,中国商船经常到此贸易,《东西洋考》、《明史·外国列传》均有记述,中国人将吕宋本岛称为“小吕宋”,而那一片数不清的岛屿群则称为“大吕宋”。 f209abf44364195740ae301073be3c4d.png 菲律宾的主要岛屿图,来源:地球知识局,观风闻论坛

1292年,在今天的印度尼西亚东爪哇省崛起了一支土著霸权,它被称为“满者伯夷”(Majapahit),首都定在东爪哇省的“泗水”(Surabaya)附近,印度人认为这是一个信仰南传佛教的帝国,按照印度人的脑回路,佛教就是印度教的一部分,所以这边也算“大印度文化圈”的一部分。根据爪哇史诗“纳加拉克瑞塔伽玛”(Nagarakretagama,也称Deśavarṇana)的描述,满者伯夷的势力疆域从苏门答腊一直延伸到新几内亚,因此将其称为一个小帝国也不为过。满者伯夷击败了入侵菲律宾的文莱帝国,短暂统治了菲律宾一段时间,鼎盛时期其麾下共有98个附庸国。最终,吕宋王国在1365年驱逐了满者伯夷,苏禄岛在这场战争中也获得了独立。

吕宋国曾经在明洪武五年(1372年)以后40年间3次遣使访问中国。明永乐三年(1405年),三保太监郑和统率巨型舰队至吕宋,奉诏委任晋江华侨领袖许柴佬为吕宋总督,统揽该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大权,这位总督在外网的名字叫做“Ko Ch’a-lao”。许柴佬花了20年,不遗余力地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传播闽南农渔工商先进技术,大兴造船、纺织、制陶、种茶诸业,为吕宋国的社会稳定、经贸发展、文艺繁荣作出了贡献。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中国东南沿海商民与吕宋的交往非常频繁,许多人留居吕宋。后来,由于蒙古帝国占领了中原,吕宋王国又不愿承认元朝,因此与中国的联系日渐疏远,随着中国移民的生老病死,吕宋社会也日益本土化。

1380年,阿拉伯商人沙里富·哈希姆·赛义德·阿布·巴克尔(Shari'ful Hashem Syed Abu Bakr)从马六甲抵达苏禄,他成功的让苏禄国王信奉伊斯兰教,并娶了国王的女儿为妻,由此建立了苏禄苏丹国。这个苏丹国掌握潜水采珍珠的手艺,因此通过珍珠贸易获得了巨大利润。随后伊斯兰教在文莱、马尼拉、马六甲得到传播,各国均变成了苏丹国,王室之间相互通婚,联系相当紧密。在欧洲人到来之前,菲律宾的历史被称为“前殖民时期”。

726debc34f77203c17b252d63c63a1a3.png 1521年的文莱帝国版图
西班牙殖民时代
一百年后,在地球的另一边,1494年6月7日,葡萄牙和西班牙协商了《托尔德西利亚斯条约》(Treaty of Tordesillas),这个协议将地球一分为二,从南极到北极,葡萄牙负责向东发展,而西班牙负责向西发展,凡是欧洲以外“新发现”的地方都被这两个国家完全瓜分。1521年,麦哲伦率领西班牙远征队到达菲律宾群岛。在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的记录中,“吕宋”(Luzon)和“马尼拉”(Maynila)是“同一个概念”。吕宋人精通航海技术,欧洲人利用他们作为向导,1512年葡萄牙占领马六甲,吕宋人在殖民政府中担任重要职务,1514年葡萄牙人到达广州港的第一艘船是吕宋人的,葡萄牙人在16世纪中期建立澳门基地,吕宋人“功不可没”,西方世界第一次听说日本,也是通过吕宋人,并在1543年找到了通往日本的海路。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在菲律宾的发现问题上有分歧,麦哲伦宣称他发现的岛屿属于西班牙,将其命名为圣拉萨罗群岛,并努力使当地人皈依罗马天主教。但是,麦哲伦在一个小岛上栽了大跟斗,当他率领西葡联军,企图让麦克坦岛(Mactan Island)酋长达图拉普拉普(Datu Lapulapu)俯首称臣并信仰基督教时,被岛民用弓箭、竹矛、木棍和石块群殴。为了报复,麦哲伦指示手下放火烧房子,于是当地人更猛烈的攻击欧洲人,麦哲伦腿上中了毒箭,一些当地人专门攻击他,最终他手臂被长矛贯穿,腿部也被一种巨大的土著剑刺伤,其亲卫全部被杀,麦哲伦最终死在了这里。麦克坦岛属于今天宿务岛的一部分,现在还有一个节日名为“兰帕达节”(Rampada Festival),专门纪念这场胜利,菲律宾名人经常扮演民族英雄拉普拉普。西班牙人在这里建了一座方尖碑纪念麦哲伦,但后来被毁坏。1543年,西班牙人鲁伊·洛佩斯·德·比利亚洛沃斯(Ruy López de Villalobos)率领一支探险队访问了莱特岛和萨马岛,并将它们命名为菲律宾群岛(Las Islas Filipinas),以纪念当时的王子菲利普·阿斯图里亚斯(Philip of Asturias),现代菲律宾(Philippines)由此得名。1565年,西班牙探险家米格尔·洛佩斯·德·莱加斯皮(Miguel López de Legazpi)从墨西哥抵达宿务(Cebu),在宿务岛建立了第一个欧洲定居点,菲律宾由此正式拉开了被殖民化的序幕。起初,米格尔只有5艘船和500名士兵,还带着一名修士奥古斯丁,1567年又增兵200名,这700人最终成功击退了葡萄牙人,确立了西班牙在菲律宾的统治地位。西班牙人发现当地的马贾阿斯土著联邦所祭拜的神灵性格险恶,因此殖民者称之为邪神,然后在班乃岛、宿务岛大力推广基督教,将宿务岛建立为远征大本营。1571年,西班牙控制下的马尼拉成为了菲律宾和西属东印度群岛的首府。西班牙殖民者采取分而治之的策略,分化瓦解本地人,将今天的菲律宾大部分地区置于统一管理之下,分散的部落被有意识的合并为城镇,以方便天主教修士传教,此后马尼拉逐渐成为跨太平洋贸易的西部枢纽,当时在墨西哥和东印度群岛之间大量航行的马尼拉大帆船(Manila galleon)就在菲律宾的比科尔(Bicol)和甲米地(Cavite)建造,这些大帆船每年6月底启航,载运中国的丝绸和瓷器、印度的象牙和宝石、东南亚的香料等等奢侈品,航行到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港,这一趟通常要耗时9个月,到那里再换上新大陆的白银,返回马尼拉。当时的一些人称墨西哥为“新西班牙”,而马尼拉大帆船则被称为“中国船”,因为它们运得最多的是中国货。 06c6320d6dd1b52d45e82f178779a98c.png 马尼拉-阿卡普尔科大帆船贸易航线,以及前往西班牙的路线1578年,信奉基督教的西班牙人和信奉穆斯林的文莱人为争夺菲律宾群岛的控制权而爆发了卡斯蒂利亚战争(Castilian War),班乃岛、宿务岛、棉兰老岛三个大岛的维萨亚人(Visayans)都改信了基督教,他们与西班牙人站在一起。维萨亚是西班牙语“Bisayas”的英语变体,意思是“彩绘的人”,西班牙人最早称呼班乃岛土著为“维萨亚”,16世纪后期则普遍泛指菲律宾当地人。以文莱为首的穆斯林势力则包括梅尼拉王国(Maynila)、苏禄岛的苏禄苏丹国(Sulu)、马京达瑙苏丹国(Maguindanao)。西班牙人和其维萨亚盟友袭击了文莱,夺取了其首都哥打巴托(kota Batu),这个地方在棉兰老岛的西部,现在被称为哥打巴托市(Cotabato City)。当年3月,西班牙舰队载着400名西班牙人和墨西哥人、1500名菲律宾土著兵、300名婆罗州人,启程前往占领文莱,一个月后,文莱苏丹逃亡,但西班牙人也因当地的霍乱和痢疾而损失惨重,因此他们一把火烧了文莱的五层大型清真寺,然后撤回马尼拉。在其他战役中,西班牙人则完全占领了棉兰老岛和苏禄岛。与此同时,日本正处于战国时期,许多倭寇也移居菲律宾,将吕宋岛北部作为了海盗窝点,以方便他们袭击中国广东和福建,以及越南、琉球群岛等地。1549年,明朝因倭寇猖獗而对日本足利幕府实施贸易禁令,所有日本人都被禁止进入中国,中国船只也不得前往日本,马尼拉因此成了日本人和中国公开贸易的唯一地点。西班牙人知道倭寇在北吕宋的活动后,他们也不能允许海盗就在自己窝点旁边发展,因此1582年双方爆发了卡加延海战。一些日本人在这一时期以复辟苏丹国为诱饵,大力联络文莱苏丹,但计划惨遭失败,至少六个地区的贵族被西班牙人处决和流放。西班牙人对台湾也垂涎三尺,曾经在菲律宾人的支持下,到台北地区建立了一个小型殖民地“福摩萨”(Formosa),但最终被荷兰人赶走。西班牙和文莱、苏禄的战争持续了数百年,后来印尼的特尔纳特苏丹国也加入了对抗西班牙殖民的队伍,一直到19世纪,西班牙才最终击败苏禄苏丹国,彻底占领棉兰老岛,成为名义上的宗主国。西班牙人认为,他们对穆斯林的战争是正义的,是以基督的名义夺取倭马亚哈里发穆斯林的领土,是一场对奥斯曼哈里发的长久战争,因此,菲律宾的占领也是正在进行的欧洲战争的一部分。根据西班牙传教士的记载,菲律宾地区曾经向皈依基督教的人收取贡品,根据贡品数量,他们统计出了一些人口数据,例如马尼拉地区收集到了9410份贡品,这意味着当地人口约为30640人,而传教士有13人,用相同的办法将各地的人口数量累加,得到信仰基督教的人口总数为667612人,其中20000人是中国移民,15600人是墨西哥过来的拉丁裔,3000名日本人,还有600名西班牙人。1590年,菲律宾耶稣会建立了马尼拉学院,后来成为圣伊格纳西奥皇家大学,1595年8月1日建立了圣伊尔德丰索学院,1601年,耶稣会创办了圣何塞学院,1611年,圣托马斯大学也在马尼拉成立,除了神学教育外,所有机构都提供物理、化学、自然历史和数学等科学学科,这些教会学院使得菲律宾人成为亚洲受近代欧式教育程度最高的人群。教会学校的盛况具有广泛的吸引力,最终导致天主教人口占据了多数,仅剩下棉兰老岛西部的人还信奉伊斯兰教,还有吕宋岛的高山上有一些本地人坚持信奉万物有灵。 002ec4bc84a0afe440deb57c8673736c.png 圣托马斯大学成立于1611年,是亚洲现存最古老的大学征服吕宋岛仅20年后(约1591年),《群岛监护人备忘录》(Memoria de las Encomiendas en las Islas)揭示了殖民地的运转情况和基督教的传播。马尼拉市修建了一座大教堂,内有主教宫殿、奥古斯丁修道院、道明会修道院和方济各会修道院以及耶稣会之家。国王为西班牙定居者开设了一所医院,方济各会还为当地人开设了另一所医院。为了保卫西班牙定居点,西班牙人修建了一个名为“要塞”(Presidios)的军事堡垒网络,由西班牙人担任军官,而拉丁美洲人和菲律宾人负责放哨。1608年,英国航海家威廉·亚当斯(William Adams)代表德川家康(Tokugawa Ieyasu)联系了菲律宾临时总督罗德里戈·德·维韦罗·贝拉斯科(Rodrigo de Vivero y Velasco),日本幕府表示希望与“新西班牙”(指墨西哥)建立直接贸易联系,双方交换了友好信件,日本和新西班牙正式建立了关系。清军入关后,台湾变成了郑成功的根据地,1661年,永历帝在缅甸遇害,明朝灭亡。郑成功遭连番打击,急病而亡,台湾郑氏经历了一场内乱,最后郑经自立为东宁王,他们被欧洲人称之为“东宁王国”(Kingdom of Tungning)。由于荷兰曾经帮助清军收台,因此东宁王国的一部分“业务”也包括海上打劫,尤其是打劫欧洲人的货物,所以对菲律宾的威胁非常大,于是西班牙人集中了满剌加一带的所有军事力量,专注于应对东宁王国,然而随着施琅的舰队抵达台湾,1683年,郑氏家族降清,东宁王国入侵菲律宾的计划流产了。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商船从明朝时期就已经实际掌控了对日海上贸易的半壁江山,但他们仍不满足,期望找到一条能够绕过中国的水师的替代线路,因此荷兰人也开始探索菲律宾地区,并从事“私掠”活动。西班牙殖民者则在吕宋岛附近沿着海岸线建立了一整圈烽火台,一旦有事就能为墨西哥过来的运银船预警,再辅以岛屿和港口间的炮台打击,能够有效挫败来袭的敌船,这让荷兰东印度公司大伤脑筋。1646年,西班牙人与荷兰东印度公司在马尼拉展开了殊死争夺,共进行了五次海战,史称“马尼拉海战”,这场战争被认为是由欧洲宗教改革引发的“八十年战争”的一部分。在马尼拉战役中,西班牙人只有两艘马尼拉大帆船和一艘菲律宾志愿者的帆船,荷兰人却有三支舰队共18艘战舰,但西班牙人却借助海岸烽火台在所有战线上挫败了荷兰人入侵菲律宾的计划。在西班牙殖民菲律宾统治期间,遭遇了各种挑战,比如当地人的起义、外部的军事攻击、来自倭寇、英国、荷兰、葡萄牙、马六甲和中国的海盗、17世纪与荷兰的战争,以及与南部穆斯林的冲突等等,持续的战争状态使西班牙国库几乎破产。尽管西班牙在马尼拉并没有部署很强大的军事实力,开支也不多,但在菲律宾的殖民地却从未有过利润,这里的收入主要来自转口贸易。在马尼拉-阿卡普尔科大帆船贸易的250年(1565-1815年)中,总共也只有110艘马尼拉大帆船启航。菲律宾殖民当局主要依靠西班牙王室的补贴,而补贴通常来自墨西哥总督辖区的税收和利润。被西班牙征召到群岛各地作战的菲律宾本地战士死亡率和逃兵率很高,连年战乱、薪饷匮乏和饥荒使得拉丁美洲的士兵几乎有一半死亡或逃到乡下,在叛乱的当地人或逃亡的印度奴隶中过着流浪生活。西班牙-菲律宾混血血统可能比预想的更为普遍,因为许多西班牙人在菲律宾经常非婚生子。这些情况使得菲律宾的治理愈加困难,马尼拉皇家财政大臣写信给西班牙国王查理三世,建议放弃殖民地,但宗教团体反对这一点,因为他们认为菲律宾是远东皈依基督教的跳板。1687年,艾萨克·牛顿(Isaac Newton)在他的经典著作《自然的哲学的数学原理》(Philosophiæ Naturalis Principia Mathematica)中明确提到了菲律宾,他使用了“纽康尼亚”(Leuconia)一词,这是托勒密王朝对菲律宾的古称。这个时代的菲律宾人被多国海军和陆军雇佣,他们被外界称为“马尼拉人”。菲洛梅诺·V·阿吉拉尔(Filomeno V. Aguilar Jr.)在他的论文《马尼拉人和航海:参与西班牙领土以外的航海世界》中指出,法裔阿根廷人Hypolite Bouchard的私掠船队中就有一艘“圣罗莎号”,水手有很多是菲律宾人,而船长是美国人彼得·科尼(Peter Corney)。此外,在1811年开始的墨西哥独立战争期间,墨西哥国父米格尔·伊达尔戈·科斯蒂利亚(Miguel Hidalgo y Costilla)就雇佣了200名菲律宾人反抗西班牙的统治。 cc4c7451f6136006af2adb48566f7d31.png 1734年西属菲律宾群岛海图,由耶稣会神父佩德罗·穆里略·维拉德绘制,1734年在马尼拉出版
英国的短暂占领
1762年1月4日,英国向西班牙宣战,当年9月,一支由英国陆军正规军和英国东印度公司士兵组成的部队在英国皇家海军东印度舰队的支援下,从印度马德拉斯启航驶往马尼拉湾。10月4日,马尼拉被英国攻陷。在马尼拉郊外,西班牙人西蒙·德·安达·萨拉查组织了一支10000人的民兵队伍继续抵抗,安达·萨拉查先在布拉坎建立了总部,然后在巴科洛尔建立了总部。在经历了一系列小规模冲突后,英国人挫败了西班牙人主导的菲律宾起义,向伦敦的战争大臣确认“完全控制了该国”。1764年4月,根据欧洲七年战争和平谈判的协议,英国结束对马尼拉的占领。西班牙人随后迫害岷伦洛的华人,因为他们被认为帮助了英国人。许多被英国人征调到菲律宾的印度士兵开了小差,躲在菲律宾不走了,他们定居在吕宋岛的黎刹省(Rizal Province)。1785年,菲律宾的西班牙远征军被划归菲律宾皇家公司(Real Compañía de Filipinas)管理,该公司被授予西班牙与群岛之间的贸易垄断权,这一状况持续到1834年,最后该公司因管理不善和财务损失被西班牙王室解散。截止1800年,根据西班牙人的统计,菲律宾群岛信奉基督教的人口有42.5万人,其中原住民约为30万人,西-菲混血人口约为1.3万人,这是阿古斯丁修道士华金·马丁内斯·德苏尼加在其两卷本著作《菲律宾群岛统计》进行的普查,统计的依据依然是沿用16世纪的办法,按每户一份贡品折算,每个家庭以7-10个孩子计,再加上父母两人。还有一份文件,《从强迫到强制:新西班牙裔克里奥尔人在亚洲》(Forzados y reclutas: los criollos novohispanos en Asia 1756-1808)一文指出,菲律宾18世纪的总人口约为150万人,其中移民总数为3.5万人(多数是墨西哥人),占全国总人口的2.33%,这个数据被保拉·C·帕克所著的《1898-1964年拉丁美洲与菲律宾之间的殖民间亲密关系》一书引用。此外,根据1860-1890年的马尼拉殡葬统计,3.3%的人口是纯种西班牙人,9.9%的人口是纯种华人,但这些非本土的人口比例逐渐减少,因为移民到了第二代以后,人们选择自我认同为纯种菲律宾人。在中国的太平天国起义期间(清廷称之为“长毛”),弗雷德里克·汤森·沃德(Frederick Townsend Ward)组织了一支民兵队伍,雇佣外国人为清政府平息叛乱。作家史密斯(Smith)也在他的《雇佣兵和官僚》中指出,马尼拉人是“以勇敢凶猛闻名的战士”,并且“在上海有很多马尼拉人,总是渴望采取行动”,该书还记录了1860年7月,汤森·沃德(Townsend Ward)率领一两百名马尼拉人雇佣兵成功袭击了松江府。1821年,由于糟糕的财政状况,西班牙王室不得不指示其政府放弃佛罗里达,将其转让给美国以抵偿债务。 c77a59f6c721fbce72993e3cfc0f8297.png 1847年的马尼拉
菲律宾第一共和国
1872年,三位菲律宾牧师马里亚诺·戈麦斯 (Mariano Gomez)、何塞·布尔戈斯 (José Burgos)和哈辛托·萨莫拉(Jacinto Zamora,又名Gomburza)被殖民当局指控煽动叛乱并处以绞刑,这激发了反西班牙的宣传运动,革命情绪随之高涨。马塞洛·H·德尔皮拉尔(Marcelo H. del Pilar)、何塞·黎刹(José Rizal)、格拉西亚诺·洛佩斯·哈埃纳(Graciano López Jaena)和马里亚诺·庞塞(Mariano Ponce)组织了反抗运动,他们先是要求在西班牙议会获得足够的代表权,后来又要求独立。何塞·黎刹是当时最著名的知识分子和激进的插画家,他创作了小说《不许犯我》和《阻挠议事》,极大地激发了独立运动。卡蒂普南(Katipunan)是一个秘密组织,缩写为“KKK”,这个词在他加禄语中的意思是“协会”或“团体”,其纲领是推翻西班牙在菲律宾的统治,该组织由安德烈斯·博尼法乔创建。卡蒂普南自成立之初就计划进行武装革命,并寻求菲律宾知识分子的支持。1896年5月,他们试图从一艘来访的日本军舰上获取枪支,但这次行动失败了。一开始西班牙当局并没有发现这个组织的存在,一直到1896年8月,马尼拉的西班牙当局发现了该组织,数百人被逮捕,博尼法乔因此发出了“巴林塔瓦克呐喊”(Crystal of Balintawak)。卡蒂普南组织紧急召集了所有省代表以研究是否武装起义,在第二次会议上,与会代表终于决定在博尼法乔领导下公开向西班牙政府宣战,由此开始了一场持续三年的革命。美国作家詹姆斯·勒罗伊(James Le Roy)估计,当该组织被发现时,其成员规模为10万至40万人,而历史学家特奥多罗·阿贡西略(Teodoro Agoncillo)估计,1896年其成员人数约3万人。1896年8月30日,卡蒂普南组织袭击了一个西班牙火药库,2名西班牙军官和12名菲律宾士兵负责守卫这里,但西班牙第73团赶往这里增援,153名卡蒂普南人阵亡,200人被俘。在同一时间,各地的卡蒂普南纷纷起义,西班牙总督米洛·德波拉维哈将军宣布在马尼拉、甲美地省、内湖省、八打雁省、布拉干省、邦板牙省、打拉省和新怡诗夏省实施戒严菲律宾革命开始了。在布拉坎省的首府爆发了6000人的起义,革命运动遭到了炮兵部队的攻击,随后引发了圣拉斐尔战役,阿纳克莱托·恩里克斯将军被围困在圣拉斐尔教堂。最血腥的战役发生在卡卡隆德西利皇家圣地(Inang Filipina Shrine),3000多名卡蒂普纳罗革命者在此丧生。起义军夺取了卡卡隆德西利堡垒,时任菲律宾国家图书馆馆长Teodoro Kalaw写了一本《少年将军的生与死》,这本书也是格雷戈里奥·德尔皮拉尔将军传记,其中描述卡卡隆德西利堡垒就像一座微型城市,它有街道、警察、乐队、工厂、短矛作坊、步枪和弹药军工厂。1897年1月1日,西班牙军队在指挥官奥拉格尔-费利乌率领下彻底摧毁了这座堡垒,1200名起义军阵亡,这里后来修建了一座名为“菲律宾母亲神殿”(Inang Filipina Shrine)的纪念碑。1897年1至3月,西班牙对起义进行了正式回应,连续处决了数十位革命者领袖。3月22日,革命者们在甲米地省特赫罗斯举行会议,决定解散卡蒂普南,建立共和国,此次会议还起草并批准了比亚克纳巴托宪法,该宪法以古巴第一部宪法为基础,但这部宪法无法实施,因为这次大会是仓促的,原因之一是革命者内部出现了分裂,甲米地省的两支起义军严重不和。刚诞生的共和国产生了大量的混乱,先是阿吉纳多(Aguinaldo)在甲米地省圣克鲁斯德马拉(今坦扎)宣誓就任总统,随后卡蒂普南最高领袖博尼法乔不仅宣布成立共和国的决议无效,而且发布《特赫罗斯法案》称特赫罗斯大会上的事件“充满欺诈”,该大会被定性为叛国行为。新任总统阿吉纳多控制了新组建的菲律宾革命力量,忠于共和国的起义军逮捕了博尼法乔和他的支持者,5月10日,战争委员会签署命令并经阿吉纳多将军批准,在甲米地省马拉贡东部的邦蒂斯山处决了他们。
美西战争
19世纪末期,世界各地都兴起了民族主义运动,在菲律宾爆发独立战争的同时,古巴也爆发了反抗西班牙并争取独立的战争,而且古巴的斗争时间更早、更长,其中纸媒体发挥了关键作用。西班牙社会对政府的压力很大,如果政府没能保住古巴和菲律宾等殖民地,就会被视为某种“叛国”,可能会引发本土的革命,因此西班牙王室和政府也必须竭尽全力稳定局势,甚至不惜冒险发动战争。1898年1月,古巴的西班牙效忠派在哈瓦那发动了一场反对新自治政府的暴乱。他们毁坏了四家当地报纸的印刷机,这些报纸曾批评西班牙军队的暴行。美国总领事向华盛顿发电报,表示担心居住在哈瓦那的美国人的生命安全,因此美国海军装甲巡洋舰缅因号于1月的最后一周被派往哈瓦那。2月15日,缅因号在古巴哈瓦那港发生了一场神秘的爆炸,该舰因此沉没在港口内,美国军事调查委员会当时认定缅因号爆炸是由于船体下方的水雷爆炸。但是,后来的调查认为,爆炸是船体内部引发的,至今该事件的爆炸原因仍无定论,现在看来,这简直是近代版“洗衣粉事件”。无论如何,这个事件让美国和西班牙政府都面临空前的政治压力,战争一触即发。4月20日,美国国会通过决议,要求西班牙撤军,并授权总统使用军事力量帮助古巴独立。作为回应,西班牙于4月21日与美国断绝外交关系。同一天,美国海军开始对古巴实施封锁,美国和西班牙随后都向对方宣战。 3334ff67db2abfcdc9415e152aa25640.png 美国缅因号(ACR-1)右舷船头视图,由JS Johnston于1898年拍摄,美国国会图书馆提供战争在加勒比海和太平洋两地进行,美国海军力量在这场战争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使美国海军陆战队得以在古巴登陆,古巴的西班牙驻军本来就在遭受古巴叛乱分子袭击,并深受黄热病困扰,因此,尽管西班牙步兵表现出色,并在多处阵地上进行了激烈战斗,但美国人还是迫使古巴和菲律宾的西班牙军队投降。在古巴和马尼拉湾战役中,两支西班牙舰队被击沉,马德里宣布求和,而第三支较为先进的舰队被召回国内保卫西班牙海岸。美西战争以1898年《巴黎条约》的签订而告终,该条约规定,波多黎各、关岛和菲律宾的所有权从西班牙割让给美国,古巴的临时控制权也归美国所有,西班牙同意放弃对古巴的所有主权要求。在菲律宾问题上,美国向西班牙支付2000万美元(约相当于今天的7.3亿美元),名义是西班牙的基础设施建设费用。美西战争结束了西班牙在美洲、亚洲和太平洋地区近四个世纪的统治。西班牙帝国的失败对西班牙的民族心理造成了深刻的冲击,并引发了西班牙社会哲学的彻底反思。与此同时,美国成为了一个大国,获得了遍布全球的岛屿,这引发了关于扩张主义是否明智的激烈争论。
菲律宾马洛洛斯宪法
美西战争爆发后,美国海军准将乔治·杜威乘坐美国海军 奥林匹亚号从香港率领美国海军亚洲舰队驶往马尼拉湾。1898年5月1日,美军在马尼拉湾海战中击败西班牙军队。当月晚些时候,美国海军将阿吉纳多送回菲律宾。阿吉纳多领导菲律宾革命力量迅速在陆地上包围了马尼拉,而美国则从海湾封锁了这座城市。6月12日,阿吉纳多发表了《菲律宾独立宣言》,随后又颁布了几项法令,正式成立了第一菲律宾共和国(the First Philippine Republic)。6月23日至9月10日举行了菲律宾独立后第一次选举,选举产生了新的国家立法机构——马洛洛斯国会(Malolos Congress)。9月15日马洛洛斯代表大会召开后,选出了一个委员会起草共和国宪法。该宪法以当时菲律宾的官方语言西班牙语书写,共101章,分为14个主题,另有8章临时规定和1章未编号的附加条款,这是仿照了1812年西班牙宪法的风格,同一时期许多拉丁美洲国家的宪章都沿袭这个风格。但是,美国人不会拱手让出菲律宾,因此菲律宾第一共和国从未获得国际承认,马洛洛斯宪法也从未在菲律宾全国全面实施。1899年2月4日,美菲之间爆发了马尼拉战役,1901年3月23日,阿吉纳多被捕,4月19日,他向美国发布正式发表投降宣言,要求其追随者放下武器、放弃战斗。1902年,菲律宾第一共和国彻底垮台,美国国会于同年通过《菲律宾组织法》,并根据该法建立了菲律宾文职政府,然后又通过了一系列所谓的美国传统的组织法,这些法案的作用类似于殖民地政府的宪法。最终,1934年的《泰丁斯-麦克杜菲法案》通过,促成了1935年《菲律宾联邦宪法》。菲律宾现在使用的1987年宪法也是按照美国宪法传统和原则制定的,大量直接抄袭美国宪法和其他美国资料中的措辞。相比之下,根植于西班牙宪法的马洛洛斯宪法对菲律宾的影响非常有限。美菲战争期间,约有近百万平民死亡,主要是因为饥荒和疾病,许多菲律宾人被美国人关押在集中营成批死亡。美国一方面镇压菲律宾的起义,另一方面稳住苏禄苏丹国,还控制了棉兰老岛,鼓励基督徒重新到这些地方定居,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完)



参考资料
History of the Philippines,维基百科
Majapahit,维基百科
Battle of Mactan,维基百科
吕宋岛,百度百科
菲律宾,百度百科
满者伯夷,百度百科
东宁王国,百度百科
马尼拉战役,百度百科
黎刹省,百度百科
Madja-as,维基百科
Cebu(historical policy),维基百科
Visayans,维基百科
Manila galleon,维基百科
Battles of La Naval de Manila,维基百科
Eighty Years' War,维基百科
Miguel Hidalgo y Costilla,维基百科
Katipunan,维基百科
Malolos Constitution,维基百科
Spanish–American War,维基百科
Cuban War of Independence,维基百科
USS Maine (1889) ,维基百科
菲律宾,为什么一直有美军驻扎?地球知识局,观风闻论坛,2021

数据来源:中正舆情
分 析 师:佰川



2024-10-23 16:10:41
这个帖子详细介绍了菲律宾的历史,尤其是在西方列强统治下的变迁,从美西战争到菲律宾第一共和国的成立和失败。读完这段历史,有种深深的叹息,真是过去的伤痛一直在影响着现在。尽管经历了这么多波折,菲律宾人民还是坚韧不拔,继续追求自己的未来。希望大家可以更关注这些历史,让更多的人了解菲律宾的故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楼主
方小杰

关注0

粉丝0

帖子2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