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发帖

马来西亚仁爱音乐社:南音袅袅一甲子

华人城 2023-2-24 12:07

  华人网太平2月23日电 题:马来西亚仁爱音乐社:南音袅袅一甲子

  作者 陈悦 魏源

  每次开车往返于家和仁爱音乐社之间,年过七旬的许隆基都要花一个小时。参加完音乐社的排练或演出,他到家时常常已是深夜。但身为音乐社音乐组主任的许隆基说,自己在花甲之后开始学习南音,是为能“唱给自己母亲听”。

  许隆基的母亲来自中国泉州安海,在当地被称为“中国音乐活化石”的南音深受当地民众喜爱。从祖籍地到新家园,老人对南音的热爱始终未绝。

  位于马来西亚太平的仁爱音乐社,成立于1963年(1964年正式注册),迄今走过整整一甲子的岁月。

  现任音乐社副社长的蔡天生,其父就是音乐社的创办人之一。 他告诉华人网记者,太平有很多来自安海、泉州的移民——他们漂洋过海,思念故乡,南音既能慰藉思乡之情,也能为他们在陌生的异乡提供休闲娱乐。“这也是当时音乐社创办的初衷。”

  许隆基说,先辈们创办音乐社时,面临既无乐器也无乐谱的窘境。他拿起一支已有岁月痕迹的洞箫介绍,这是当年历经艰辛从中国买来的,一直使用到现在。“更不容易的是乐谱,”许隆基说,一部部乐谱都是靠先辈们凭记忆记录下来的。“幸运的是,这些乐谱居然大致准确,也体现出先辈对南音的熟悉和热爱。”

  十几岁就被父亲“拉”进音乐社的蔡天生,清楚记得当年南音在太平的全盛时期。除日常在太平演出,音乐社还常受邀在槟城、怡保等马来西亚北部各地巡演,“粉丝”遍布马来西亚各地和新加坡。

  蔡天生说,当时的音乐社经常利用义演,为华文教育筹款,为受灾民众募捐。“可以说,南音还发挥了凝聚华社的作用。”

  早年的音乐社人才鼎盛,演出阵容达六七十人,主要排演以南音为母体的梨园戏。刚进音乐社时,蔡天生主要负责吹箫,后来也能上台扮演包青天身边的张龙、赵虎等角色。他笑言,当年,即使是这样的配角,也有好几位候选人轮流上阵。

  随着岁月流逝,音乐社人才渐渐凋零,社员也老化。蔡天生感慨,如今,音乐社要凑齐一部梨园戏的演出阵容都有困难。

  9岁就加入音乐社的李玉英及吴桂月,当年进社时都要从小丫鬟演起;如今,年过六旬的她们已是音乐社的“头牌”。在记者面前,李玉英换上戏服反串驸马,而吴桂月则扮演公主,演出《打金枝》,身形灵动,唱腔优美。

  她们说,在当年,音乐社可算当地华人“唯一的文化活动”;如今,随着文化娱乐的丰富,南音市场也在萎缩,爱好者们继续坚持演出、欣赏南音,更多来自自身的兴趣。

  音乐社社长蔡海瑞坦言,作为马来西亚华人文化的瑰宝,南音的传承确实备受挑战。全马如今只有三个南音社还在坚持。“要继续传承南音,首先要走进校园。”

  蔡海瑞介绍,仁爱音乐社走入校园的方式很多,包括演出、讲座等等。这些活动未必立刻为南音补入“新血”,“但可以埋下南音的种子,未来或许就会在年轻人心里‘开花’。”他认为,南音要长远传承下去,最终还是依赖于下一代。

  该社总务黄奇发说,马来西亚南音来自中国,南音要继续传承,也要加强和中国的交流。他期待,仁爱音乐社走进校园,得到中国南音专业人才的大力支持,让马来西亚南音的薪火传承更加顺利。

  袅袅一甲子,南音在马来西亚历经起落。蔡海瑞说,“随着中国的发展,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愈来愈大,我们对继续传承南音的信心愈加增强。”(完)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文章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