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积分
登录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发帖

回顾:有家却不能回的民族,印度华人正在努力逃离印度

华人网 2024-7-11 23:20

在世界历史中,华人无疑是最庞大的移民群体,没有之一。


世界华人主要移民地

据不完全统计,世界华人人口接近15亿人,其中海外华人约7000万,70%集中于东南亚地区。自19世纪以来,华人移民潮席卷世界,而今,华人已经成为世界人口最多、分布最广的族群,广泛分布于全球233个国家和地区中的200个。有道是:凡有人烟处,必有华人在。

海外华人华侨拜访中国


马来西亚福建会馆

在中国历史上,素有“过金山”、“下南洋”的记载,血泪斑驳中,敢问他乡何时月明?从第一代的华人劳工,到第二代的华裔子弟,再到后来的新移民,海外华人们走四海、闯五洋的传奇故事,值得历史铭记,也值得中国人了解。

19世纪末,前往美国的华人劳工

无论如何,中国都是所有海外华人群体唯一的故乡,也就是“原乡”,即本源之乡,比故乡更多一层情感的归属,在今天这个全球化时代,这些祖辈便离开故土的海外华人们是如何看待中国的,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


2012年中国电视剧《原乡》

在我们以往的认知中,海外华人大多数不是居住在离中国一水之隔的东南亚,就是在发达富裕的欧美地区,近些年来,随着中国国力不断强盛,也有许多华人到非洲、南美等地拓荒,在第三世界开矿、经商、务工,许多人也融入了非洲和拉美社会,拥有了自己的产业。

河南小伙孔涛因为对尼日利亚建设做出巨大贡献,被当地土著皇帝授予酋长称号

可是你大概不知道,其实在和中国八竿子打不着的南亚也有华人的存在,人口维持在6000至1万人之间,并且他们不是新移民,而是土生土长的印度华人,定居历史超过100年。


和印度女人通婚的印度华人

印度西孟加拉邦首府加尔各答,拥有整个南亚唯一的唐人街塔坝中国城

在今天的印度加尔各答,有一种和印度本土小吃格格不入的小吃,它是用面皮包裹肉屑、蔬菜制作而成,它不沾咖喱,而是蘸醋和酱油使用,它们被叫做“馍馍”,但其实就是饺子,是印度华人带过去的。


在海外华人群体中,印度华人可以说是“没娘的孩子”,他们不像东南亚华人人多势众,也不像欧美华人普遍富裕,他们人口少、社会影响力低,许多人还在为温饱奋斗,经济条件远远不如其他国家的华人群体。最无奈的是,印度是他们的家,可是从未真正接纳他们。

印度华人后代


玄奘西行

68年,汉明帝接纳佛教,中国第一座佛寺白马寺在洛阳成立,此后许多印度高僧入华讲法,蔚为大观,这种源于南亚的宗教,在历史演变中慢慢变化,形成“汉传佛教”“藏传佛教”等分支,又有大乘佛教、小乘佛教之别。

洛阳白马寺


印度电视剧《佛陀》

印度新德里

新加坡的一户华人望族

16世纪,西方殖民者开启了大航海时代,葡萄牙人是最先在印度开辟殖民地的西方列强。在此之后,西方殖民者陆续进入印度,并开始瓜分这片古老的大地,印度比中国更早遭遇了这种丧权辱国的命运。18世纪之后,英国殖民者逐渐成为印度最强大的殖民势力。


新航路开辟

1600年,英国东印度公司成立,以殖民东方作为目标。1690年,英国殖民者登陆印度,逐步建立起殖民据点,1757年意识到条件成熟的英国殖民者发动了入侵孟加拉的战争,由此开启了南亚190多年的殖民历史。在孟加拉,英国人开辟了他们的第一座南亚城市加尔各答,后来的印度华人聚居中心,英国东印度公司以此为据点逐步鲸吞蚕食整个南亚。

18世纪印度局势图

在18世纪,根本无所谓“印度”这个概念,因为历史上南亚从未统一,说起来今天的印度人真的要感谢英国,如果不是英国人罪恶的殖民,印度绝对不可能成为一个统一国家。1772年,加尔各答成为英国印度总督府的行政总部,这座城市通行孟加拉语。


加尔各答华人会馆

此时的中国正处于清乾隆时期,虽然距离鸦片战争还有70年,可是因为封建统治日益严峻,广东、福建两省的许多百姓已经选择出海谋生。1778年,第一个有史可考的华人杨大钊抵达加尔各答,开启了印度华人移民史。

印度华人的土地庙

杨大钊是广东客家人,他在加尔各答买下一块土地,做起了制糖生意,为加尔各答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为了纪念他,加尔各答钻石港附近的一片土地被命名为“阿钊坡”,留下了华人的影子。杨大钊在1783年于加尔各答去世,由于他生前经常帮助同村人来印度谋生,在他死后,也被渐渐神格化,后来成为印度华人的土地庙“大伯公”。


印度华人商贩

1800年,据英国殖民地政府估计,加尔各答的“清国人”数量突破了300人,他们成为第一批和英国人做生意的华人之一。其中除了传统意义上的闽粤移民,还有一个湖北天门,因为当时有个守边的巡抚便是天门人,他眼见家乡贫穷,便开了职权方便给老乡谋福利。

加尔各答中国舞狮

19世纪以后,英国人非常痴迷中国的茶叶,就有一个名为罗伯特·福琼的英国人借科考之名,在中国南方的安徽、江西、福建等地盗取茶种,并将其移植在印度,今天闻名世界的印度阿萨姆茶、大吉岭红茶,最早都来自中国。在英国人的重金诱使下,也有一些中国茶农抵达印度种茶。时至今日,印度的茶叶出口量甚至可以和茶叶的唯一原产地中国相提并论,这背后却是英国殖民者的罪行的见证。


印度阿萨姆茶

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内忧外患、风雨飘摇,大规模的移民潮随即开始。此时的印度,因为早有华人耕耘,所以也成为了华人的移民目的地之一。广东客家人、湖北天门人是印度最主要的华人移民群体,此外还有上海人、浙江人。

印度加尔各答唐人街

在印度,广东南顺人从事木匠、客家人大多制皮革,而湖北人则专精牙医,精明的上海人就从开洗衣店一步步做大在当时,华人只能从事一些连印度低种姓都不愿意干的活,比如洗衣、制皮,而靠着勤奋,竟然也渐渐打拼出了一条唐人街,也就是塔坝中国城。


塔坝华人商会

1858年,印度爆发反英大起义,英国殖民军对其进行血腥镇压,事后,英国裁撤了东印度公司,直接在印度建立起殖民统治,也就是所谓英属印度。英国人为了压制印度人口最多的印度教徒,便引起其他民族和宗教来制衡,华人也成为英国人的利用对象之一。

英属印度


印度老华人


印度华人夫妇

由于宗教信仰影响,印度本地人对于宰杀动物十分忌讳,而华人则并不忌讳,因此接手了印度的一个很大的产业空白,那就是皮革业,拥有印度最大的皮革产业。25%的印度华人从事皮革业,在很短时间内聚集了大量财富,由此塔坝走向繁荣。

其实和大多数海外华人社会一样,印度华人也喜欢分地域,大致分为广府帮、客家帮、湖北帮等几个大的群体,从事特定的产业,南顺人搞木匠、客家人制皮革等。当时的英属印度,因为有大量英国资本流动,一个华人在印度一年挣的钱,寄回老家就可以买地盖房,于是许多华人铤而走险来到印度谋生。


印度华人也有不少陋习

皮革产业被华人垄断,加尔各答的100多家皮革工厂,都是华人产业。在加尔各答市中心,甚至有一条名为“孙逸仙街”的唐人街,全部都是中国餐馆,从广东酒家到金陵饭庄再i到北京饭店,如今却已经消失在历史尘埃之中。

印度华人会馆的孙中山像

1904年,英国殖民者从印度北上入侵我国西藏,腐败无能的清政府无力抵抗,只能签定《拉萨条约》。1912年,西藏沦为了英国势力范围,边界大开,许多藏人也由此进入印度,这些人也成为印度华人的一大部分,甚至可以说是后来的主要群体,约占40%。


电影《红河谷》中的英军侵藏

此时的印度局势十分复杂,1931年日军发动侵华战争,许多川藏地区的华人借道西藏进入印度,他们在印度支援中国抗战,最多的时候高达6万人。1942年,中国远征军退守印度兰姆伽,中国政府也由此在印度开办办事处,乘着这股风,许多华人进入印度。

中国远征军


1947年,英国殖民政府通过了《蒙巴顿方案》,印巴宣布分治,走向独立。这就代表着,这些华人必须面临一个和马来西亚华人、印尼华人一样的问题,那就是成为印度公民还是回归中国。紧接着,新中国成立,复杂的政治局势让这些印度华人手足无措,他们成为了被抛弃的民族。


印巴分治

新中国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不允许任何侵犯我国主权的行为,1962年为了打退咄咄逼人的印度,对印自卫反击战爆发,而那一年也由此成为印度华人命运的转折点。我军大获全胜,成功驱逐了入寇我境的印军,然而印度政府旋即把怒火撒在了印度华人身上。

1962年,对印自卫反击战

一场针对印度华人有预谋的大清洗运动开始,华人的房屋、店铺和财产统统被没收,几万名华人被关押进集中营,上至80岁下至8个月,都没有放过。印度政府克扣了华人的伙食,并且不停殴打他们,一些华人华侨死于非命,过去繁华的加尔各答塔坝也沦为一片荒地,这也成为印度华人难以忘却的历史阴影。尽管我国发出严正抗议,可是印度政府置若罔闻。


为了欺骗国际社会,印度政府还拉来许多西方人权组织,让饿了许多天的华人孩子出来拍摄亲善照片,否则就要殴打他们的父母。大部分华人华侨就是在那个时候纷纷逃离印度。

印度华侨领袖马铸材,他是云南藏族人,曾经在抗战期间大力支持中国,在被关押了70多天后逃回中国,1963年在昆明去世。大约20%的华人前往了中国大陆或港台澳地区,剩下的华人则都移民去了东南亚、澳新加美,只有不到10%的人继续留在印度。他们的经历正应了印度华人会馆的那句“萱草枯萎,儿孙伤悲”。


印度华侨领袖马铸材,藏族,祖籍云南中甸,著名爱国侨领

在华人逃离浪潮中,回到祖国的印度华人被安置在广东、云南和广西的华侨农场,时至今日已经和普通的中国人没有什么两样。70年代,留在印度的华人可就没那么容易了,他们不仅面临着印度社会的歧视,还要被印度政府盘剥。每户家庭光是保留公民身份,每年都要上缴大约2万卢比,

2004年,印度华人人口下降到6000人,过去70年间,印度华人人口流失高达90%。新世纪的印度华人除了极少数如印度中餐大亨黄玉堂、歌手张眉阳的人外,几乎没有任何影响力。


加尔各答街头的中国早点

目前,印度华人人口不超过2000人,绝大部分仍然居住在加尔各答,少部分在孟买。尽管已经定居超过3代,可是他们依旧没有学会复杂的印度方言,同时又彻底失去了华语,日常交际的语言只剩下了英语,可以说是非常边缘,在印度没有什么存在感。

印度华人


究其原因,印度是一个等级秩序很森严的国家,尽管在法律层面早就废除了种姓制度,可是民间依旧有很深的种姓观念。不信印度教的华人,作为外族,地位尚且不如最低种姓,遭受很严重的歧视,上升空间也很窄,许多华人都后悔没有逃离印度。

如今,印度华人已经彻底成为一个无根的民族,有家都不能回。


印度华人大妈们

也有一些融入了印度社会的华人,不过他们大多皈依了印度教,除了华人血统之外,完全如同印度人,他们大多是女性,通过和印度高种姓男人通婚而跻身印度上流社会。

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是,华人骨子里的恋乡情结是谁也无法抹去的,因此许多印度华人哪怕离开了印度已经许多年,然而一到春节,他们不会去中国寻根、过节,反而会回到印度塔坝过年,实在是非常有意思,因为对于他们而言,印度才是他们的故乡。


加尔各答华人会馆前的印度小学生们

一名定居中国香港的印度华人女孩

又或许,在今天这个全球化时代,早已经无所谓故乡和他乡之别。借用海外华人学者王赓武的一句话:家园何处是,心安便是家。

印度华人妇女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文章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