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发帖

禁酒时代:美国禁酒令背后的理想主义色彩 | 政治学与生活

华人网 2024-9-28 20:19



“酒要少吃,事要多知”。——《名贤集》


酒的危害想必不需要多讨论,只要上百度输入“酒误事”,底下就会联想出很多很多,“鲁智深酒醉五十”、“曹植酒醉误事”、“张飞醉酒误事”等等。这些大多是个人因为贪酒而自食恶果。


然而在一百多年前的美国“魔鬼的甜酒”却被认为是犯罪和贫困的根源,甚至将酗酒认定为所有社会丑恶现象的根源:贫困、旷工、虐待妻子和孩子以及其他的暴力行为。对酒精的批评如此之强烈,禁酒运动也同样声势浩大,以至于最终在1917年,美国国会通过宪法第18条修正案:


禁止在合众国及其管辖下的一切领土内酿造、出售或运送致醉酒类,并且不准此种酒类输入或输出合众国及其管辖下的一切领土。


与此同时,这条法令一直饱受争议。可以说“没有哪条法律像第18条修正案这样,在获得如此多强烈支持的同时,又受到如此多的反对,也使其成为美国历史上唯一一条被最终废止的宪法修正案。


那么这样的一条法案是如何在一百年前的美国得以通过,又是否达到了其目的呢?今天小惑带大家在一百年后的今天,以禁酒令为例,看看那个道德高涨、社会激荡的进步主义时期。



禁酒令时期有很多地下酒吧,装上厚厚的门扉、挂着毫不显眼的招牌。这种酒吧一直影响到了后来,例如《调酒师》里面的这种。

“一个新民族,将会诞生”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美国社会是什么样的一幅景象呢?有学者这样描述:财富分配不公,贫富差距显著,贫民窟比比皆是;劳资冲突加剧,工人罢工此起彼伏;市场出现垄断,资本支配权力,政治腐败蔓延;妇女、黑人和移民未入主流,处境艰辛,社会平等和正义面临挑战;传统道德沉沦,犯罪现象严重,社会秩序混乱;尤其是人正在成为经济动物和金钱的奴隶,资本主义赖以兴盛的价值体系遭遇严峻考验,物质与精神、个人与社会处于失谐中。


在这样的背景下,禁酒运动作为进步主义时期一场具有代表性的政治活动出现了。人们将社会中各种矛盾都归罪于酒精,并认为禁酒就可以解决这些令人头痛的病症:

禁酒可以减少买酒的开销,进而避免造成贫困

酗酒之后容易产生家庭暴力,后者在当时严重伤害着家庭中的女性和孩子;

酗酒还会造成旷工、斗殴等等不良后果,给工人们造成坏的影响;

反托拉斯运动的结合,人们还认为酒精工业就是全国最邪恶的托拉斯,酒馆则是城市罪恶的橱窗、腐败的温床,是藏污纳垢之地……



保守的清教徒早就对酗酒不满了。“酒即罪恶”的戒律使得很多清教徒村落一直以来都有禁酒的传统,可是在19世纪后期,大量涌入的移民、快速发展的城市中那自由享乐的文化,以及教堂的逐渐式微,都对这种传统大有冲击。不忍目睹社会道德在酒精的浸泡中不断败坏,清教徒们坚定地联合起来守护珍贵的传统。1895年,华盛顿“反酒馆同盟”成立,这个强大的禁酒团体从新教思想中汲取力量,始终在推动禁酒立法的实现,希望通过禁酒来重铸过往的美德。


而在家庭之中,妇女扮演了主力军,禁酒运动成为了妇女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以期对抗酗酒引发的家庭暴力、疾病和贫困。在1873年底,俄亥俄州的希尔伯兹拉和密歇根州的艾德里安等小城中产阶级清教徒妇女发起了禁酒“圣战”运动,手拿圣经在酒馆门前祈求酒馆业主关门停业,但招到一些酒馆业主暴行,她们的行为赢得了社会广泛同情与支持。几个月,有1000多家酒馆被迫关闭。1874年基督教妇女禁酒联合会成立,利用政治渠道提高妇女的社会影响,把妇女的禁酒改革纳入主流政治,想要把禁酒演变成全国关注的焦点问题。等到1911年,基督教妇女禁酒联合会有24.5万会员,成为了当时最大的妇女组织。


在这样的潮流交织下,禁酒成为当时的潮流,成为进步的标志,禁酒运动与当时的其他社会改革运动交织在一起,相互促进;而禁酒主义者也成为政党选举中的一大势力,政治家和政客们当然不愿意放弃站在道德制高点上表现的机会,为拉选票争先恐后地主张禁酒。


而在最后成为导火索的助力,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战争时期,节约粮食而不是酿酒显得合情合理,来自德国的酿酒技术、酿酒师,甚至啤酒本身都在本就很低的评价上遭受了更甚的敌视。在不断的努力下,禁酒运动终于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宪法第18修正案。


对于禁酒令的发布,这些投身于运动中的人们无不怀抱着乐观的期待。


一位保守宗教组织的领袖对禁酒的未来这样描述道,“眼泪统治的时代就要结束了……贫民窟将很快成为记忆。我们将把监狱改建成工厂,把囚房变成仓房和粮库。男人可以挺胸走路,妇女会面挂笑意,孩子们将欢笑。地狱将永远没有住户”。美国反酒吧协会说得则更夸张:“午夜零点开始……一个新民族将要诞生”!


禁酒令的期待,一一落空


法令可以将一种行为非法化,但无法改造人性,更无法否认市场规律。法律宣布酒类为禁品,但却不可能从人的心中清除喝酒的欲望。在法令的压力下,人们只好去饮用一些替代品,或者去被扭曲为黑市的市场上购买:一个价格和行为都被扭曲的黑市。这最终使得人们对禁酒令的所有期待都一一落空。


一条一条来说。


首先是酒精的替代品。为避免犯罪,人们另辟蹊径,买来一些酒的半成品在自己家私酿,然而这种私自酿酒时常会有不安全的卫生问题。有些人还会去偷喝工业酒精。据美国官方记录的数据统计,每年美国的工业酒精都要失窃5000万加仑,而整个近14年的禁酒令时期因为喝酒中毒而死人超过1万人。



俄罗斯的禁酒时期,很多俄罗斯人会引用这种沐浴露作为替代,甚至有一些沐浴露就是为了替代酒精存在的。


这种酒精的替代品主要伤害到的是民众健康。而黑市则用奇妙的方式使得禁酒令的愿望一一落空,首当其冲的便是酗酒。根据上世纪美国一项研究显示,禁酒令时期人均啤酒消费比战前下降3/4,但烈性酒消费量上升10%。对于私酒贩子来说,承担着同样的风险,更多地走私值钱的烈酒是划算的。然而无论是酗酒还是酗酒引发的暴力,啤酒都要比烈酒好得多——可是在黑市,就没有那么多选择了


禁酒令摧毁了酿酒工业,却把酒的价格狠狠提升了;酿酒工业的工人们都失业了,走私贩子却变成了新兴的热门职业。根据1928年经济学家欧文的研究发现来看,自1916年以来,一夸脱啤酒价格增长600倍,杜松子酒涨了520倍,威士忌150倍以上。正是因为法令的禁止,才造就了这一行业的超额利益,进而吸引了民众的参与。据统计,从1920年至1932年,共有75万人因违犯禁酒法而被捕,罚款总额超过7500万美元,没收财产2.05亿美元。


清朝的禁酒时期,也有官员意识到:“夫小民之趋利如水就下,此非政刑所能防也……烧锅禁则白酒少,酒少则价必贵,价贵则私烧之利什倍。什倍之利之所在,则民以性命争焉。”据说汾酒正是在清朝的禁酒政令下得到了大发展。


现在名气最大的私酒贩子应该是盖茨比。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书中提到的“药房”,就是贩卖私酒的地下渠道。我们很容易注意到,他赚到巨额财富、迅速崛起的方法正是通过这些药房来贩酒;而他那迷人、浮华的酒会,也在鸡尾酒之中彰显了额外的叛逆感。这也很明确地表示了一点:盖茨比不是个独行侠,他在当地就有势力笼罩,这才让他能在禁酒的时期大办酒会。


禁酒令被期待可以整饬社会道德,然而其结果却是引出无数犯罪活动。黑市也需要自己的秩序,可是在这个非法的领域,他们无法通过法律解决纠纷,便只能诉诸暴力和火并。大量胆大妄为之徒和黑帮聚集,犯罪率急剧上升,尤其是帮派犯罪活动猖獗。犯罪滋生,警察也随之大规模腐败,因为私酒贩子会想尽办法买通警察或结成帮派。我们看到,好莱坞在20年代一起步就形成警匪片,这也与此密切相关。罗伯特·德尼罗主演的《美国往事》描写的就是禁酒时代与酒有关的犯罪分子的生活。 



黑市的规模很大很大。1924年前后,每年大约有400万加仑酒流入美国市场,非法酒销售点在20到50万个间。走私酒集团犯罪大幅增加,纽约最有名的阿诺德·罗斯坦恩走私集团,有一个巨大的跨过走私酒供应网络,北有加拿大,南有西印度群岛,西有英格兰。它的主要业务是自己酿制或走私进口包括啤酒、烈性酒和葡萄酒等,向零散的地下酒馆提供私酒买卖保护等。从古巴走私朗姆酒的同时,还利用快艇贩卖外国移民到美国。


高利润、动辄使用暴力的酒品黑市的繁荣,敲诈勒索因为执法官员的腐败而盛行,烈酒的走私利润较高使得烈酒反而更为流行,美国的黑社会开始发展壮大。与此同时,警察也日益腐败,犯罪率不断上升。更重要的是,酒业的非法化使得政府在承担税收大量流失的同时,承担起了庞大的执法成本。在后来罗斯福新政中取消禁酒令后增加的税收有13.5亿,约等于二十七座胡佛水坝的建设费用。这让禁酒令的实施愈来愈困难,而其全面的失败则招致了越来越多的批评。


至此,我们可以总结禁酒令的全面失败:

健康:私酿酒、工业酒精、走私的酒都很不安全,私酒贩子经常粗制滥造,甚至用酒精勾兑。据说,鸡尾酒在这段时间的迅速发展也有遮掩私酒口味的原因。

贫困:酒价上涨,使人们需要花更多钱。酿酒产业被禁止也助力了经济不振及工人失业的局面。

暴力:面对同样的走私成本和风险,私酒贩子们更倾向于烈酒,而不是酒精含量低的啤酒。更高的酒精度数导致了更易出现的酒后暴力。

道德:所有喝酒的人都不得不变成了伪君子,社会充满了伪君子。

社会稳定:黑帮兴起,官员的腐败以及徇私舞弊现象风行。


禁酒令的全面失败也招致了广泛的批评和质疑。在很多地方这种非法商品被拿到台面上光明正大地买卖交易,就连许多曾经地支持者也转变阵营,呼吁对酒精的开放。1932年罗斯福将开放酒禁作为竞选总统的政治纲领之一。1933年2月,美国国会通过第二十一条宪法修正案,取消了宪法第十八条修正案。次年,随着犹他州作为第三十六个签署此驰禁法案的州,美国的全面性禁酒终于寿终正寝。


在一战前,人们将社会的所有颓唐都归咎于酒精;在大萧条时期,民众却热切地要求开放酒禁——毫无疑问,这条宪法修正案已经合法性扫地了。


在禁酒令结束后,教父的“橄榄油公司”因来自合法卖酒商店的低价竞争,失去了所有来自酒品黑市的利润,不久后很多黑帮转而贩卖毒品。



小结


在上面的讲述中,禁酒运动以及禁酒令都表现出了高度的理想主义色彩,而最终通过的这种一刀切极端法令也无疑动摇了它的合法性。

对此,我们很难不提出这样的一个问题,即:是什么造就了禁酒令的极端化?是什么样的东西在推进着这场运动的进行?而作为进步主义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禁酒运动是否与进步主义时期的大背景具有更深层的牵连?这部分内容我们将放在下一篇推文中进行详细讨论。

参考文献

[1]虞建华.美国的禁酒令和“反禁酒小说”[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28(02):62-70.

[2]虞建华.禁酒令与《了不起的盖茨比》[J].外国文学,2015(06):35-42+157-158.

[3]王晓光.美国宪法禁酒令的立与废——兼谈美国进步主义时期的法制变迁[J].法制与社会发展,2011,17(06):150-157.

[4]李剑鸣.关于美国进步主义运动的几个问题[J].世界历史,1991(06):50-57+125.

[5]李颜伟.美国进步主义运动与中产阶级改革者的崛起[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02):159-163.

[6]王玮. 美国进步主义时代政府改革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2.

[7]马骏.经济、社会变迁与国家治理转型:美国进步时代改革[J].公共管理研究,2008(00):3-43.

[8]李颜伟.美国知识分子社会改革行为的心理动因(1865—1914)[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1):40-45.

[9]谭融,游腾飞.论进步主义运动时期美国政治的发展[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5):9-18.

[10]范金民. 清代禁酒禁曲的考察[J]. 中国经济史研究, 1992(3):13.

[11]秋风.经济学家与禁酒令,网络出处https://net.blogchina.com/blog/article/8919

 

编辑 | 李之尧

审核 | 孙浩宇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原作者: 政治学人 来自: 政治学的困惑
文章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