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美国商务部的工业和安全局又搞动作——发布“临时最终规则”加强对量子计算和先进半导体制造技术的出口管制,说白了,就是想给中国组装高端电脑、搞AI模型添堵。
紧跟着,荷兰也跳出来凑热闹,宣布自9月7日起,荷兰较先进的光刻机等设备要出口到欧盟以外地区必须获得荷兰的特批。看到这,不少人为我们的芯片产业捏一把汗。毕竟,芯片是第四次工业**的心脏,对全球各国的影响不言而喻。如果中国的芯片产业被击垮了,那对我们意味着啥?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回望过去,当年日本被美国一记重拳,整个半导体界都趴下了,只能在美国的圈子里混饭吃。法国阿尔斯通也是,整个制造业的骄傲丧失殆尽,至今茫然失措。美国这招叫“打蛇打七寸”,专门挑硬骨头啃,就是要把最强的对手按下去,但又不至于整死,就让你在美国的规则里慢慢熬,活得憋屈点。你看法国阿尔斯通倒了,也没见到法国的反击,因为美国不会让法国人感到“痛”。不信,一起来回顾过去40年的芯片大战,看看日本是如何一步步输掉国运的。从1986年开始,美国英特尔就游走在破产边缘,他们的主营业务被日本企业压得喘不过气,为了生存一口气裁掉1/3的员工亏损,当时大家讨论最多的就是英特尔应该如何体面的破产。
可以说整个80年代,硅谷那片科技企业都跟英特尔一样苦哈哈——AMD净利润锐减2/3,nation半导体从盈利5000万变成亏损1100万,接近8成的美国存储芯片企业宣布破产。
这些企业痛苦的原因正是日本企业,但让他们更生气的是,这些日本企业恰恰是自己一手扶起来的。
1950年,为了支撑前线美军,日本成为了美国暂时的后勤基地,因此,美国人一手恢复了日本工业,后来又把几百项技术都给了日本,从晶体管到黑白电视到录音机应有尽有。
1952年,索尼创始人到美国花了2.5万美元买到了晶体管技术,回国后制造出了日本第一台晶体管收音机,迅速占领日本市场。彼时正值战后,日本婴儿潮一代提供了大量廉价劳动力,人口红利加上美国技术扶持,东芝、三菱、松下这些牌子嗖嗖冒了出来,日本制造开始横扫全球。
美国佬不是没瞧见,但他们觉得晶体管就是过渡产品,集成电路才是王道。1958年,美国整出了世界上第一颗集成电路IC芯片,数字时代大门轰然开启,日本半导体企业直接被甩了几十年。
可日本人不认命,玩起了“集中力量办大事”,让东芝、三菱、日立、富士通、日本电器联手——大学搞研发,企业管生产和销售,整合后发挥出了惊人的效率,4年时间,1000多项专利到手,佳能、尼康也后来居上,日本芯片产业跟坐了火箭似的,甚至能直接对美国“宣战”。
惠普招标的时候,日本派出日立NEC和富士通参与竞标,美国派出英特尔德州仪器和莫斯泰克,结果美国最强企业的芯片不合格率居然是日本最差企业的6倍,更要命的是日本芯片报价还比美国低10%。
美国这才开始反击,也组团成立了半导体协会。先是给芯片产业减税和投资增强优势;再状告日本芯片企业威胁国家安全,渲染日本科技威胁论;1978年,5名美国国会议员扛着几把大铁锤直播砸东芝收音机。
与此同时,美国又暴力逮捕东芝高管,钓鱼执法日立公司的工程师,状告日本企业窃取美国技术,东芝和日立元气大伤,赔了一大笔钱不说,还要允许美国人到企业监管。
1986年初,日本又被迫签订不平等协议《美日半导体协议协议》,规定日本出售芯片定价必须让美国觉得公平,且要全面放开市场让美国企业获得20%以上的份额。
但更狠的还在后头,美国找了韩国三星当奇兵——因为他们同样有廉价劳动力。在美国帮助下,韩国仅用了三年时间就掌握了存储芯片的关键技术,为了获取日本的先进技术,又是挖人又是挖设备,1990年,三星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拥有16m的内存芯片的企业。
日本开始跟三星打价格战,芯片价格跳水,美国企业扛不住,于是对日本和三星同时发起了反倾销诉讼。但在诉讼里面,对日本企业征收100%的反倾销税,在韩国只征收0.74%,明显拉偏架。
90年代初,日本泡沫崩盘,三星直接开出了三倍价格疯狂挖日本企业的人才,2012年,尔必达负债89亿美元宣布破产,日本半导体时代结束了。
但韩国也没得意多久,1997年金融危机,美国趁机下黑手、整得韩国差点破产,华尔街大佬更是趁机大快朵颐,就连快不行的日本企业美国也没放过。就这样,这场全球半导体行业的殊死搏杀,以美国笑纳日韩科技企业告终。
日本为什么在芯片大战中败北,原因很简单,他们不是美国,没法像美国那样耍流氓。毕竟美国出了名脸皮厚得能防弹,对付敌人十年八年都不嫌长,非得把对方整趴下才算数。
如今,剧本翻到新一页,中国站上了科技战场的C位。曾经的东芝、日立、三星变成了今天的华为、中兴、大疆。同样,这也不是企业间的过家家,而是两国国力的大比拼。
其实自打特朗普上台,中美之间的“芯片大战”就开打了。美国的策略是双管齐下:一边踩中国,一边忙着自家后院种树。
拜登政府更是玩起了连环计,又是《芯片与科学法案》,又是“对华投资限制”,还整了个关键矿产联盟,想把供应链攥得紧紧的。如果说特朗普是瞄准中国企业,那拜登这几年就是对中国整个半导体行业开火。
如果美国的封锁和制裁得逞,中国芯片产业垮了,那对我们来说绝对是灾难。
首先,高端程序员得遭殃,因为芯片工程师、通信工程师的需求会暴跌。这些顶尖人才为了生存和发展,可能会大量外流,成为他国的赚钱工具。
接着,我们可能不得不再次邀请思科、高通、爱立信、诺基亚这些外国巨头回到中国市场,用14亿人的市场去换技术,让别人主宰我们的通信网络建设。
最糟糕的是,短期内中国可能很难再有科技巨头崛起。那些国产供应链,因为失去了强大的支持,可能会被西方国家盯上、打压,只能赚点辛苦费,回到过去的老路。长远来看,这可能会影响到一代中国人的进步。
但我们也有反制措施。从去年开始,我们出台了一系列反制措施,对镓、锗、锑和稀土等产量大的产品实施出口管制,还对美国内存制造商美光公司进行了安全审查。我们挺过了第一阶段的打压,现在进入了互动、胶着的博弈阶段。
而且,虽然美国的措施看起来很严厉,但并没有解决美国自己的问题。
要知道,半导体领域是需要盟友支持的,但美国政策支离破碎、不可预测,美国企业难以做长期规划,美国企业自己都搞不清楚状况,更别说盟友了。
这就帮了中国大忙,因为美国的政策虽乱,但目标很明确,就是限制中国芯片发展。这样一来,我们的目标就清晰了,就是一心一意实现高端芯片的独立自主。
加上没了美国的技术支援,我们反而被逼出了创新力,半导体领域频频传来好消息,就在前不久,一组数据引发了全球关注:2024年1月至4月,中国取消了价值3500亿元的进口芯片订单,同期国产芯片产量达到981亿颗,同比增长40%。
9月14日,工信部又传出消息,我们的氟化氩光刻机已经可以自主生产7nm以上的高端芯片了,我们在半导体芯片设备领域已经完全可以自主了,且中国今年1-7月份芯片出口数据大幅度增加相比于25%,还是在全球半导体销售额大幅缩水的情况下完成的。
美国的阴谋却是我们成功的催化剂,这场仗,我们赢在了战略上。
要知道,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生产基地之一,以及新能源汽车等高端智能产品生产国、研发国和出口国,必然是对芯片需求量最大的国家。市场的需求决定了产能的规模和研发投入,这就为国内外半导体企业和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合作机会。
你看张汝京——在台湾亲手创立了世大WSMC的传奇人物,毅然回到大陆创立中芯国际,几年后一跃成为中国大陆集成电路制造业的领军者,硬生生将中国芯片从默默无闻带到国际舞台。
还有日本芯片巨头CEO坂本幸雄也来到了中国,仅1年就推出了中国首款自主制造的“中国芯”。
反观美国,美国波音公司3.3万名工人罢工,更重要的是,19日凌晨美联储正式宣布降息50个基点,对中国发起的金融战以失败告终。当下不管美国和谁打这场仗,都无法保证立于不败之地。
但凡美国有其他办法也不会采取这样的措施,是实在走投无路了,只能筑起壁垒,试图把中国半导体行业排除在外,但结果却是自己家里乱套了,盟友也看不懂咋跟。
当然,现在还不是我们盛典庆功的时候,与世界顶尖水平相比,中国芯片产业在某些关键技术上仍有差距。正如一位业内专家所说:“我们已经跑出了一个好成绩,但马拉松才刚刚开始。”
/
作为科技、金融、军事领域的庞然大物,美国长久以来如同挥舞着镰刀收割全球。但中国非但没有被其锋芒所惧,反而在忍辱负重中迸发出惊人的生命力,一跃超越了日韩欧那些曾被视为精美制造代名词的强手,向着科技金字塔的顶尖发起势不可挡的冲锋。
这一路注定荆棘密布,因为任何对科技巅峰的攀登都会触动既得利益者的敏感神经,招致以美国为首的封锁打压。
2018年贸易战开启,一篇名为《现在向美国投降是代价最小的时候》的言论在各大主流媒体网站的头版头条,国内人认为中国必败无疑。
现在再回头来看看,这6年时间里,我们的逻辑越来越清晰,目标越来越明确,内心也越来越有定力。
在过去几年金融围堵科技封锁的大背景下,中国制造从老三样的家电、家具、服装到现在新三样的光伏锂电池、新能源汽车,再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科技发展史,我们不难发现,每一次重大突破都是在巨大压力下实现的。无论是两弹一星,还是超级计算机,都印证了这一点。
如今,轮到我们说这句台词:希望美国能够保持清醒,看清局势,现在是跟中国讲和代价最小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