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发帖

年销5万吨、获利203亿的美国热门菜品,为何在中国市场失利? ...

华人网 2024-12-3 02:33

文丨振华叙说

编辑丨椒麻鱼鱼

前言

程正昌,一个名字在世界餐饮界熠熠生辉,却在中国鲜为人知。

他创立的熊猫快餐,年销售额高达203亿美元,招牌菜陈皮鸡年销量突破5万吨,2000多家分店遍布全球。

程正昌,这位让无数外国人爱上中餐的华人,为何坚决不在中国开店?这个看似悖论的商业决策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战略思考和文化洞察?

程正昌的转型之路

程正昌的起点并非厨房,而是象牙塔,他拥有密苏里大学数学硕士学位,在那个冷战时期,这样的背景意味着光明的前途,无数的机会在向他招手。

命运的齿轮却将他带向了另一个截然不同的方向——餐饮业。

程正昌的父亲,一位传统的中国厨师,为了支持儿子在美国的学业,举家迁往洛杉矶。为了生计,父亲决定重拾旧业,开一家中餐馆。

高昂的房租和激烈的市场竞争,让这个家庭的创业之路步履维艰。为了帮助父亲,程正昌毅然放弃了数学领域的深造机会,加入了家族的餐饮事业。

初期的“聚丰园”生意惨淡,程正昌父子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但他并没有被困境击垮,反而利用自己的数学思维,开始分析市场,研究顾客的喜好。

他发现,当时的美国人对烈酒的需求很大,而中餐馆如果能够提供酒水服务,将会是一个巨大的商机。于是在父亲老友的帮助下,他们克服重重困难,获得了烈酒经营牌照,餐馆的生意也开始有了起色。

程正昌并不满足于现状。他敏锐地意识到传统的中餐馆经营模式已经落后于时代,必须进行改革创新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足。

他开始对餐馆进行全方位的改造,从菜品到服务,都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调整。他要求员工提升服务质量,关注顾客的需求,力求打造一个舒适的用餐环境。

熊猫快餐的诞生

在“聚丰园”的经营过程中,程正昌逐渐形成了一个更大胆的想法:将中餐与美国快餐文化相结合。他意识到,许多美国人喜欢中餐的味道,但却觉得传统中餐馆的用餐方式过于繁琐耗时。

他开始尝试研发一种既能保留中餐特色,又能满足美国人快节奏生活需求的新型中式快餐。

在这个过程中,程正昌的妻子蒋佩琪成为了他最重要的合作伙伴。蒋佩琪是一位在美国长大的华裔,对美国文化有着深刻的理解。

她建议程正昌为新餐馆设计一个更具吸引力的品牌形象,一个能够迅速抓住美国消费者眼球的标志。

经过反复讨论,他们最终选择了“熊猫”作为品牌标志。这个选择既体现了中国元素,又易于被美国人接受和记忆。

1983年,第一家熊猫快餐店正式开业。这家餐厅以程正昌独创的“陈皮鸡”为主打菜品,同时还提供其他几种改良过的中式快餐。

出乎意料的是,熊猫快餐一经推出便迅速走红,顾客络绎不绝,店门口经常排起长队。

“陈皮鸡”的成功并非偶然。这道菜巧妙地将中式烹饪技法与美国人的口味偏好相结合。

它保留了中餐的精髓,例如用陈皮提味,鸡肉口感鲜嫩,同时又迎合了美国人对甜味的喜爱,将酸甜口味的比例调配得恰到好处。

更重要的是,“陈皮鸡”的制作过程快速简便,完美契合了快餐的需求。

熊猫快餐的成功也离不开程正昌和蒋佩琪的默契配合。程正昌负责菜品研发和整体战略,而蒋佩琪则主管人力资源和客户服务。

他们共同制定了标准化的操作流程,确保每家分店都能保持相同的品质和口味。同时,蒋佩琪还负责培训新员工,将美式服务理念融入到熊猫快餐的企业文化中。

美式中餐帝国的崛起:标准化与本土化

熊猫快餐的成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建立在对市场需求的精准把握和对商业模式的不断创新之上。

程正昌深知要想在竞争激烈的美国快餐市场站稳脚跟,必须建立一套高效的标准化运营体系。

他与蒋佩琪共同制定了详细的操作手册,涵盖了从食材采购到菜品制作的每一个环节,确保每一家熊猫快餐都能提供最好的产品和服务。

在扩张过程中,程正昌并没有盲目追求速度,而是注重稳扎稳打。他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严格控制加盟店的品质,确保每一家分店都能够维护熊猫快餐的品牌形象。

这种对品质的执着也成为了熊猫快餐赢得消费者信任的关键。

除了标准化,熊猫快餐的成功也得益于其对“本土化”的巧妙运用。程正昌并没有试图将传统的中国菜原封不动地搬到美国,而是根据美国人的口味偏好进行了改良和创新。

他研发的菜品既保留了中餐的精髓,又融入了西方的元素,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美式中餐”风格。这种对不同文化的融合,也正是熊猫快餐能够风靡全球的重要原因。

走向世界的熊猫

进入21世纪,熊猫快餐的版图不再局限于美国本土,而是开始向全球扩张。

程正昌的国际化战略并非简单的复制美国模式,而是根据不同国家的文化和市场特点进行调整和适应。

在墨西哥开设的第一家熊猫快餐,就根据当地人的口味偏好,对菜品进行了改良,推出了一些更符合墨西哥人口味的菜式。

在进军亚洲市场时,程正昌也展现了其敏锐的商业嗅觉。他选择在日本、韩国等国家开设分店,这些国家与美国的文化差异较大,但对西方快餐文化有一定的接受度。

熊猫快餐在这些国家的成功,证明了其商业模式的adaptability和跨文化传播的潜力。

国际化战略并非一帆风顺。在一些国家,熊猫快餐也遭遇了挑战。

在某些欧洲国家,人们对中餐的认知较为传统,对“美式中餐”的接受程度有限。这使得熊猫快餐在这些市场的扩张速度相对缓慢。

中国市场之谜:一个“不做”的战略抉择

熊猫快餐在全球的成功,引发了一个疑问:为何程正昌坚决不在中国开店?这个问题在华人圈内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有人认为这是程正昌“忘本”的表现,也有人认为这是一种精明的商业策略。

程正昌对此的解释是,熊猫快餐的菜品是经过改良的“美式中餐”,其口味更符合西方人的偏好。如果将这种“美式中餐”引入中国,很可能“水土不服”。

中国消费者对中餐有着根深蒂固的理解和口味偏好,他们更倾向于正宗的中国菜,而非经过改良的“舶来品”。

此外中国快餐市场竞争激烈,本土品牌众多,且各有特色。如果熊猫快餐贸然进入中国市场,很可能难以在短时间内建立竞争优势,甚至可能损害其在全球的品牌形象。

与其冒险进入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市场,不如专注于已取得成功的领域。

程正昌的这个决定并非一时冲动,而是基于对市场环境和自身实力的理性判断。他深知,企业的发展需要稳扎稳打,步步为营。

在商业世界中,有时“不做”比“做”更需要勇气和智慧。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没有在中国开设分店,但程正昌始终心系祖国。他积极参与各种公益活动,为家乡的教育事业和灾后重建捐款捐物。

这表明他的“不做”并非“忘本”,而是一种基于商业逻辑的战略选择。

熊猫快餐的成功不仅仅是一个商业故事,更是一个文化融合的范例。它将中餐的精髓与西方的快餐文化相结合,创造了一种全新的餐饮体验,并成功地将这种体验推广到全球。

程正昌的商业智慧体现在他对市场趋势的敏锐洞察和对企业发展的精准把握。他懂得如何利用自身的优势,抓住市场机遇,并做出符合企业长远利益的决策。

他“不做”中国市场的决定,看似保守,实则是一种高瞻远瞩的战略选择。

熊猫快餐的成功也给中国企业带来了启示。在全球化时代,企业的发展需要具备跨文化视野和创新精神。

要学习熊猫快餐的成功经验,将中国文化元素与国际市场需求相结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

结语

程正昌和他的熊猫快餐,仍在不断地发展和演变。在未来的发展中,熊猫快餐将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如何保持其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如何应对不断变化的消费者需求,将是熊猫快餐未来需要思考的关键问题。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原作者: 小su 来自: 未知
文章点评